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世纪伊始,中国的女性创作呈现多姿多彩的话语表现形式,这既是对超性别写作理论的接受与发挥,也是女性写作走出传统女性主义阴影,向多元化、差异化、立体化转型的标志。在新的文化结构中,多角度、多视点地表现当代女性的起伏、多变、矛盾的主体位置,对悟解女性丰富的人生与流动的身份,无疑有着透视的作用。极富当代气息的新的话语表现,已为女性创作拓展了新的视野与空间。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女性自由的问题必然与当代女性写作遭遇。作为现代性追求中不同阶段的女性写作,同样创作于20世纪末的池莉小说、林白小说和朱天小说,其具有典型性的本个案,共同呈示了女性写作中女性自由的歧途与启示:罪恶游戏或乌托邦想象。这一现象表明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及性别自由的限度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不象男评论家们所认为的,“女性已经夺取了文化领导权”,实际上,中国的女性写作仍然没有摆脱写作的边缘状态,但一直在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拒绝边缘的写作,她们进行“躯体写作”、“女人腔写作”、“发现新词”,在建构女性的话语空间上作出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易安词典型体现了文化女性和纯粹女性相结合而又以后者为本位的特点,触思锐敏细腻,表达显豁尖新。其一些存疑词由于与男性欲望写作传统过于接近,确实可疑。一些表现人格高洁的咏物词,主要体现男性文化写作传统。而显示晚年女性心境的词作,又往往镕铸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易安词主要是闺情词:空间狭窄。以内闱和庭院相结合;时间绵长,相思无限;心境类型偏于阴柔。这与男性的欲望写作划界,奠定了李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女性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情感阅历,刻画出一系列个性坚强独立、性情容忍聪慧、志向远大的女性形象。与之相映照的男主人公形象更是由于女性作家独特的自身经历、写作风格和写作倾向,具有明显的女性作家的写作色彩。因而分析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女性文学的传统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现实一种:商业化时代的乡村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  相似文献   

8.
女性写作呼唤“女性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慧棉棉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属于超前的妇性主义写作,但由于、女性的阅读”尚未成熟,“男性阅读”依然独霸坛,超前的女性写作就只能遭受被误读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它为我们的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县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0.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写作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领域的三代女性写作群体的写作风貌进行考察,探讨写作者的阅历、文化修养与其创作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当下女性作者写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两方面讨论梅娘小说,以此重新评说沦陷区的女性写作:首先,梅娘小说从书写女性自身经历和个人情感进入女性写作。其次,梅娘小说充满强烈的女性意识。因此,表明中国女性写作并没有因为抗战而成为空白,而梅娘小说延续着中国新文学女性写作传统,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十年来,女性写作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较先前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关注底层女性的命运,更具知识分子视野和人文情怀。深具社会性别意识的女性写作范式,是新世纪女性写作乃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史上的珍贵收获。  相似文献   

13.
超性别意识写作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超越单一的性别视角,关注人的普遍问题,表达人的共同感情。探寻中国女性写作中的超性别意识的产生及意义,并探讨了当代女性写作中实践超性别意识创作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惯于采用多重视角和心理时间,结合精神分析,进行记忆书写, 同时细致刻画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港社会的世俗万相,以心为眼揭示复杂的男女人情。她的叙事还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客观写实的手法,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15.
写作本身即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过程 ,教学中缺损和丢失情感严重地影响了写作教学。文章从素材的积累、写作过程、批改与讲评三个相互承续又密切关联的环节对情感目标及机制进行了阐释 ,侧重分析了在情感在写作流程中的显现和其机制的信号机能、创造机能、调控机能  相似文献   

16.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一生钟爱中古史研究,他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也都集中在魏晋隋唐时期。但他晚年却用了大部分精力撰写《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两部专著,研究重心放在明清之际两个女子身上。他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的原因主要在于:阐发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移情忘现实之痛苦;抒发兴亡之感;自验学术深浅。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要突出人本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尊重写作主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优化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电脑及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它给人类文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风貌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思想情感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将可能变得肤浅和贫乏,自由全开放的写作方式的出现和更多更广的文本发表空间,都对写作的诗性提出了挑战,我们面临着写作诗性缺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写作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能动机制的形成是写作自觉化的标志,是写作创造性的前提,也是写作素养获得的必由之路。要使教学中的写作处于自觉状态,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形成合乎规律的机制。新课程的写作教学应该是一个创新机制,过程、方法、情感和价值现等维度应当达成有机的统一。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