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理 在△ABC中,已知a、b、c是角A、B、C所对的边,ta是角A的平分线的长。求证: 1/b+1/c=(2cos1/2A)/(ta) 证明:如图1,过D作AC和AB的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E、F, 则(DE)/(CA)=(BD)/(BC); (DF)/(AB)=(CD)/(CB). (DE)/(CA)+(DF)/(AB)=(BD+CD)/(CB)=1.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三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为零这个定理,对四则国内外赛题用构造方程组法给以证明.例1设AM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AC、AM于P、Q、N.求证:(AB)/(AP)、(AM)/(AN)、(AC)/(AQ)成等差数列.(78年辽宁省数学竞赛)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探索黄金分割线"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复习黄金分割点的定义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AB)=(BC)/(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1).  相似文献   

4.
定理如图1,若D是△ABC的BC边或其延长线上一点,记AB与AD的夹角为α,AC与AD的夹角为β,则(BD)/(DC)=(AB·sinα)/(AC·sinβ).  相似文献   

5.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如图1(图2),△ABC中,AD为∠BAC的内(外)角平分线的充要条件是(AB)/(AC)=(BD)/(DC).  相似文献   

6.
第34届IMO一题的复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目:设D是锐角△ABC内部一点,使∠ADB=∠ACB 90°、且AC·BD=AD·BC。计算比值(AB·CD)/(AC·BD)。  相似文献   

7.
本期问题 初99 在△ABC中,AB=AC,CD是高,DM⊥BC、DN⊥AC,M、N都是垂足。当CD=DM DN时,求(AB)/(BC)。  相似文献   

8.
(1999年山东省初中数学竞赛)如图1,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P是AD的中点,连结BP并延长交AC于E,已知AC:AB=R.求AE:EC.分析:由已知AC:AB=R,可求出BD:DC的值.根据Rt△ABD∽Rt△CBA,Rt△CAD∽Rt△CBA,可得AB2=BD·BC,AC~2=DC·BC,从而求得(BD)/(DC)=(AB~2)/(AC~2)=1/R~2,所以(BD)/(BC)=1/(1+R~2),然后再求AE:CE的值.我们知道要求比值,一般需借助于平行线,  相似文献   

9.
首先,让我们看这样一道题:在△ABC 中,已知∠A∶∠B∶∠C=1∶2∶4,求证:(1)/(AB)+(1)/(AC)=(1)/(BC).这是一道比较难的题。学生看到求证结论,不知从何下手。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  相似文献   

10.
初21.如图,设D是锐角△ABC内部一点,使得∠ADB-∠ACB=α,并有AC·BD=AD·BC。求证: (AB·CD)/(AC·BD)=2sinα/2。  相似文献   

11.
本期问题 初223 如图1,在ΔABC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BF与CE交于点P,点M、N分别是BF、CE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 AB、AC于点Q、S.若∠CBF=∠BCE=(1)/(2)∠A,证明:BQ=FS.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如图1,AM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P是AM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DE∥BC,交AB、AC分别于D、E. 求证:PD=PE. 证明:∵DE∥BC, ∴(PD)/(BM)=(AP)/(AM),(PE)/(MC)=(AP)/(AM),∴ (PD)/(BM)=(PE)/(MC), ∵BM=MC,∴PD=PE. 变式一已知:如图2,AM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P是AM上  相似文献   

13.
题 ("双胞胎"母子三角形面积不等式题) 在△ABC中,D为BC边上的定点,(BD)/(DC)=m∈R 为定值,G为AD(不含点A、D)上的点,BG、CG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点E、F,求不等式:  相似文献   

14.
高中《代数》(必修)下册第12页例7:已知a,b,m∈R_ ,且aa/b 此例课本和参考书上分别用分析法和比较法给出了证明,本文再介绍几种几何证法. 证法 1(构造直角三角形)作 Rt △ABC设, AC=a,AB=b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省赛区)初赛第17题:已知AB,AC,AD是圆中的三条弦,点E在AD上,且AB=AC=AE,请说明以下各式成立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要教给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发掘、提炼、总结基本图形,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展示一类旋转相似三角形在解题中的广泛应用.基本图形:(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第32页)已知:如图1,(DE)/(BC)=(AD)/(AB)=(AE)/(AC).求证:△ADB∽△AEC.  相似文献   

1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平面向量的重要内容,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等章节有密切联系.在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是8个C级要求之一,难度比较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数量积的求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定义法 [例1](2008年湖南卷)如图1所示,在△ABC中,AB=3,AC=2,BC=√10,则→AB·→AC= 分析:→AB,→AC的模已知,重点是求出→AB与→AC的夹角. 解:在△ABC中,∵AB=3,AC=2,BC=√10,∴由余弦定理得cos∠BAC=9+4-10/2×3×2=1/4,∴→AB·→AC=| →AB| |→AC| cos∠BAC=3× 2×1/4=3/2.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2012,(8):46-48
2012年第6期问题解答856.ΔABC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使∠FBC=∠ECB=1/2∠A,BF与CE交于点P.过点P作PM∥AC交AB于点M,作PN∥AB交AC于点N,求证:BM=CN.(401515重庆市合川太和中学袁安全供题)证:如图1,连结MN、MC、NB.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福州市中考试卷第21题是:如下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相似文献   

20.
平面几何中有关二次方程的问题,大多可以应用韦达定理去解。兹举例如下: 梯形ABCD中(图1),∠B作圆,交BC于E,F。设∠EAB=α,∠EAD=β,求证tgα和tgβ是方程AB·x~2-BC·x+CD=0的两个根。[分析]:在这道题中,只要证明tgα+tgβ=(BC)/(AB),tgαtgβ=(CD)/(AB)就行了。由已知条件,tgα=(BE)/(AB);联DE,∵AD为直径,90°。以AD为直径∠AED=∴tgβ=(DE)/(AE)。但(BE)/(AB)和(DE)/(AE)的分母不同,所以还要化简。联AF,因A、D、F、E四点共圆。∴∠ADE=∠AFE,∠FAB=90°-∠AFE=90°-∠ADE=β,∴tgβ=(BF)/(AB)。因此,解本题的关键在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