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自制和运用学具,不仅能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优化自然教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对提高自然教学质量,培养手、脑并用的复合型人才起着不可忽视作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我重视了让学生自制和运用学具,已初步尝到了一些“甜头”。 一、利用学具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自然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模型、用具或实物标本,培养动手制作的能力,巧妙激发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小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学具的功效及性能,充分发挥学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小学生学具操作训练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教育局于2004年5月25日举行了全市首届小学自然学具操作竞赛活动。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经过层层选拔,各县(市、区)组成代表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竞赛。全市有14个代表队共83名选手参加此次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自然学具已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学生们不仅熟悉了学具操作性能,而且能利用学具灵活地做各…  相似文献   

3.
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南京金陵教具集团联合设计研制的《小学自然学具》于1998年6月30日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这套小学自然学具基本符合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计比较科学严谨,有创新,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小学生使用这套自然学具,有利于自然教学的观察、实验,有利于学生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儿童学科学的兴趣;这套学具加工工艺比较精细,印刷件比较精美。这是一套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学具。智通牌《小学自然学具》分为12册,每学期一册,每册有7~9个观察和实验内容,全套学具涉及…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为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选择配备自然学具自然学具通常指观察实验材料和自然制作材料。选择一套适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学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一组有结构的材料(学具)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课科学的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但是,多年来,教师往往习惯于重问题解答,轻实验操作;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认为实验是无用的,多余的,只要告诉学生事物的概念,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记住,就能在考试中取胜。学生对事物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对《自然》课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培养真正的人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我们必须重视自然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加强学具操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准备教学材料的困难,江苏省教委研制了一套学具。这些学具有的是供学生观察的认识对象,例如各种岩石材料;有的是供学生进行实验。这些材料减轻了教师准备教学材料的负担。可是,许多教师把这些学具当成学生课后制作的材料,并没有认真对待,有的教师根本就不理不问。 这样,既没有充分发挥自然学具的作用,也没有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学具 ,这对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学具除了要具备实用、美观、安全等方面的特点外 ,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具应该是有结构的所谓“有结构”,是指学具中隐含着规律或现象 ,而这些规律或现象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要像科学家那样独立自主地研究某些现象或规律 ,就要通过使用“有结构”的学具进行探究 ,使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都能借此得以提高。例如 ,《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导体和绝…  相似文献   

8.
自然学具是辅助学生学习自然的用具。它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媒介物,在自然教学中起辅助性作用。由于在运用自然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因而,它比其它学科学具的操作更复杂,涉及的心理因素也更多。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消极因素体现在学具操作中便成了心理障碍。因此,认真研究学生在学具操作中产生的心理障得原因,探究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学具已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辅助教学用具。我校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面推广使用学具。从这几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将学具操作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进行学具操作的时机,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小学自然常识教学中,有很多科学性的知识,要凭借实验来获取,而实验又离不开实验所需的仪器。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把参加湖州市中小学第四届自制教具评展中,被评为二等奖的多功能自然实验箱的制作过程和利用这个实验箱进行实验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课堂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学具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学具,充分地发挥数学学具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教学仪器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小学自然学具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委员,教具专业研究人员,部分省、市教学仪器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及部分学具定点生产厂。会议交流了39篇论文,并就论文中涉及的小学自然学具的研制、评价、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以发展基础为前提提出了很多建议,认为学具是与教材配合的辅助器具,供学生观察和实验用的,有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动手能力c要求各厂家注意产品质量,以满足教…  相似文献   

14.
一、自制教具、学具要注意科学性《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中讲道:对学生要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教具、学具是知识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自制教具、学具中必须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每一步的设计都应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每一件的制作都要一丝一苟,精益求精,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好的教具、学具既能运用到教学上,又是工艺品,在使用中还可对学生进行一种美的熏陶。在讲固体的热膨胀时,我们师生设计了如下的装置:设计此装置的原理是这样的:将铝针用细线吊起来…  相似文献   

15.
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能力○李进《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多处提到学具及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充分肯定了学具操作的作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小学自然教学中若能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对教学具有极大的帮助:1.运用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运用学具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3.运用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运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巧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学具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学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文章总结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学具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巧用学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学具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具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征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学具 ,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具的应用 ,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通过应用学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尽可能采用新技术 ,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