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茂林  冯文全 《教育探索》2006,2(1):112-113
做好教师的发展与稳定工作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解决农村教师稳定、提高问题已成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研究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并提出消弥不稳定因素的对策,对于稳定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已成为迫切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在职培训。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农村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推进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培训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霆 《继续教育》2006,20(3):29-31
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其中师资问题又是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我国农村教师占全国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三,农村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国教育事业的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通行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看,主要有: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发展学校。其中,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就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所应采取的培训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师队伍要加强“七治”丁大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农村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广大农村教师为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七治”,以达到治标先治...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教育,其关键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由此,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党和政府始终十分注重对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队伍则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是要为农村教师发展及其队伍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体现对农村教师人文关怀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霞  符淼 《教学与管理》2012,(12):41-4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十分注重对农村教师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工作,不断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纵观3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十一五”时期是农村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农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当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切实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心全意地领先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当前,全省工作重点是“三农”问题,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我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加快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把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提高整体素质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在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上下功夫,要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就必须下大力气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是通过组织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一定时期内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它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这一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从当前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实践价值并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县域教师进修学校是农村教师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县域教师进修学校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提高、促进县域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它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需求和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培训机制不活、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规划缺失、培训功能受制、培训模式落后、培训者队伍不强等诸多问题。研究县域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策略,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创新,对促进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它能切实解决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一长期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嘉应学院和梅州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模式,在取得一定成绩和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培训对象和时间、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构成、培训的组织领导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水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元素,"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水平对我国乡村教育精准扶贫及"乡村教师"的水平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而乡村幼儿教师又是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中的短板。文章基于受训者需求及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基于需求的"ACPR四维度"乡村幼儿教师培训路径、三大培训内容能力矩阵模块、四个培训阶段的"434"幼教培训者培训模式,创造性探索实践新时期乡村幼教培训者培训实践模式和改革路径,为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相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师教育培训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面临大力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面临严峻挑战。认真分析农村教师教育的外部机会与威胁,根据农村教师教育培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已经制约着国民教育均衡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最为关键的是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的发展水平。文章首先从国家背景引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教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要真正解决教师教育发展的问题,必须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和发展制度,从协同论的视角来培养教师和发展教师;其次,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三方面阐述了教师的协同培养;最后,从培训发展、进修发展、科研发展、资源发展四方面阐述了教师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计,而目前农村教师培训系统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本文详尽分析了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多种弊端,提出了以校本培训为核心、高校积极参与的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力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中存在办园经费不足、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幼儿园教学条件落后、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应采取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办园规模、改善幼儿园条件、加大教师培训等相应的对策,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现状令人忧虑,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革师范教育着手。认识上要正本清源,要明确师范教育的计划性和超前性,突出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认识教师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建立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全额助学金制度,组建农村义务教育志愿者队伍,以推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的发展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联邦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法案,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宏观支持,并组织实施了多种项目和计划。州政府根据乡村地区教育实际,采用多样形式推行教师培训计划。高校深度介入乡村教师培训,解决关键问题,促进乡村教师的长远发展。社会组织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外部支持,减轻了乡村教师的发展压力。美国乡村教师培训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