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而现代企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只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和精髓,才能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企业获得成功。本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并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人才的引进、调动、培训和激励等机制中都要遵循该理念.以人为本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实现形式.制度化管理、关注员工全面发展以及关注员工品德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制度建设、员工全面发展计划以及员工品德建设,真正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朝 《华章》2012,(29)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是要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再是将人看作是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目的;其次,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再次,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陈晶瑞 《高教研究》2004,20(3):17-21
“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人本管理乃当今企业最有效、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人力资源又称为劳动力资源.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在我们眼中,人力资源就是企业中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人的开发、利用,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其与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更好地相互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益。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人本管理以员工满意度为核心.强调人作为企业活动的源泉,应该成为企业的中心.管理者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送变电企业应重视人的需要,以培养激励员工为主,创造奋发向上的人力资源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物转移到了人身上.“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真正广泛的运用于各公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这项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人的重要性,根据企业员工的特点,以人性化的激励和约束,让人性可以得到合理的发挥和运用.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论意义和内涵出发,分析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人力济源分配中的人性化思想作出了新的定义解释,重点分析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性化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从基础型向发展型进行转变,企业管理也趋于人性化方向转变;企业激励机制向物质与精神方向进行和谐的转变.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是一个发展必然趋势,企业和员工都要正确的认识到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着重了解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人性化的人力资源分配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着眼于人的需要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同严密的科学制度相结合,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是一种全新的富有实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给员工发展的空间,搭建发展的平台,帮助员工发展,这份"最好的礼物"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谈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和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科学合理地用好人才,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真正的"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把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用好、管好、流动好"人力资源,必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是社会和谐发展,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出发,论述了人本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意义,从满足员工需要、公平制度的建立、正确批评方法的选择、企业与员工家庭的关系、员工的隐私权、对员工意见的正确认识、授权管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面前,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要想做强做大,立干不败之地,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武,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硬”环境的完善和“软”机制的培育,为员工努力营造尊重信任、竞争进取、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力资源是企业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西方引进人力资本理论并逐步应用于国有企业实践以来,国有企业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仍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防止人才的流失。因此,应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完善员工培训制度等措施促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稳定员工队伍。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构建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是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员工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员工培训,建立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把员工作为“ 权利人”,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忠诚感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新型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为主体的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着本质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了解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企业应建立起能够吸纳人才和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机制,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财富来开发挖掘和积累升值,以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现有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冲击,并将最终取而代之.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以能力、素质为重点,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系统优化,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关键少数"成员组织专业性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关注敬业员工和怠工员工的比例,同时挖掘从业人员员工的潜力,把中间的人当成是从有潜力变成敬业员工的预备队.对组织中的"关键少数"成员和由"关键少数"成员构成的团队,要实行动态管理,即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观念、管理重心、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别。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必须经由下列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加强职工培训教育,提高颌综合素质;加速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把情绪商数开发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