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9,(8):46-54
"女神时期",郭沫若交织在多重身份的压力之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孕育了最初的求死冲动。作为情感的宣泄,郭沫若追求的是抽象意义上的死亡,而非"死亡的相关产物",形成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在《女神》中,死亡不仅表达了创造与重生,还表达了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英雄的歌颂。死亡在《女神》中产生了转向的作用,具有崇高和神圣的色彩,这对于理解郭沫若以及《女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 ,表现了强烈的主观精神和奇特的想象 ,洋溢着浓郁的神奇色彩。《女神》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独创性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开创了我国新文学革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著作《女神》借助神话题材象征性描述手法,该部著作创作时期正处于郭沫若新诗爆发期。本次研究主要简述郭沫若著作《女神》主要内容,分析该著作表达形式,及其对我国现代诗歌所造成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合集,它奠定了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文学界、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作品所接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郭沫若的日本留学体验、日本国内对《女神》的研究、外来文化的接受对《女神》创作的影响等三方面考察了作品在创作及研究等方面受到的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主题思想、抒写对象、诗体的自由性三方面比较了惠特曼的《草叶集》和郭沫若的《女神》之间的异同,以此 说明《女神》的外来因素和本土性,并简要分析《女神》接受《草叶集》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自云:“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尽管郭沫若后来的诗歌技巧较高,但他仍认为《女神》是“最够味的”,因为那是感情高潮时候的产品.《女神》之前,中国诗坛上已有胡适、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俞平伯等人的诗作,但《女神》却后来居上.《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评论界、诗歌界交口赞誉.周扬曾赞扬道:“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是伟大的‘五四’启蒙时代的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女神》“是号角,是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产生过巨大影响、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诗人、大作家,也是一位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诗集《女神》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女神》与“诗体解放”,《女神》与“五·四”时代精神,《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郭沫若现象所引发的一些思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谨以此文纪念郭老逝世20周年。  相似文献   

10.
《女神》研究中对《女神》初版本和《女神》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多元性的忽略,缘于五四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经验图式,这一接受心理直接影响到《女神》的风格定位和批评模式。当今,作为历史中的文本,《女神》召唤着多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一、谁是《女神》的最早评论者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于这部“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几十年来,不少诗人、评论家、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写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但谁是最早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集的“伯乐”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查考的问题了。有人曾把闻一多当作最早评论《女神》的人,我认为这失于审察。从查考资料来看,最早称道《女神》中单篇作品的是宗白华。五四运动期间,宗白华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经常给《学灯》写诗,宗白华激赏郭沫若抒情的天才,大量发表他的作品,促成他诗歌创作的狂潮。一九二○年一月,宗白华接连写信给郭沫若,称赞他的《凤凰涅槃》中的《凤歌》“真雄丽”,“以哲理做骨干,所以意味  相似文献   

12.
章袭用《女神》众多思想特色中的两点:“自我”形象和“科学”精神。但与以往论述截然不同的是,章认为,郭沫若《女神》诗作中的“自我”为“群体的自我”,“科学”为“感性的科学”。这两组看似悖论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正构成了郭沫若《女神》诗作的两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章袭用《女神》众多思想特色中的两点:“自我”形象和“科学”精神。但与以往论述截然不同的是,章认为,郭沫若《女神》诗作中的“自我”为“群体的自我”,“科学”为“感性的科学”。这两组看似悖论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正构成了郭沫若《女神》诗作的两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岐路》、《炼狱》、《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早就为人们所肯定的。一九二四年闻一多就曾说过:“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肯定了《女神》的重大成就,尤其高度称赞了《女神》的时代精神。但是闻一多先生还未能对作品中最先进的思想内容,即社会主义因素作出应有的评价。郭沫若在《女神》的序诗中说:“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无产阶级者”,“我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狗》在郭沫若诗集《女神》,乃至新文学中占据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是新诗歌尤其是革新诗歌的典范。《女神》诗集突破了旧格套的束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诗歌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一大成就,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等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8.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五四新文学中一部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新诗集。本文通过剖析《凤凰涅槃》等四篇作品,着重探讨了《女神》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主要特征,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诗集《女神》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以诗集《女神》的创作为现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成功塑造了拥有水一样柔情和火一般热情的诗人形象,而《女神》也是体现"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个性的核心所在。敦厚与叛逆、东方流韵与西方浪漫、爱国情怀与科学理性的兼而有之是他"五四"时期诗歌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