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2.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我国已经将“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寓美于教,离不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选材之美、设问之美、合作探究之美、互动之美、语言之美、教学环节之美。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培养人对美的发现、感知、欣赏、表现、创造的能力,使人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习惯,最终收获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自美学家席勒18世纪末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以来,我们似乎沿袭一个信条:美育是一种按照审美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就是寓教育于审美活动的情感教育过程,它使人具有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同时它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的特点,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在我国最先提出了"诗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诗歌教育的熏陶感染,能够培养人"温柔敦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实施美育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美育教育可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寓美育教学于各学科之中,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建美育活动小组,多渠道地实施美育教育;三是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实施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把握阅读教学的支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口头的、书面的表达训练为学生揭示和创造美的手段,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纯沽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指南。以实现塑造学生积极地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和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为目的。语文教师就是美育工作者,阅读教学要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美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多种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0.
美育,即培养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的情感教育,也称为审美教育。美育以一定审美观念为标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可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形成美的品格,树立美的理想,提高美的素养。一、研读教材,挖掘情感美、思想美语文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具美感与艺术性,如篇章的和谐美、诗词的飘逸美、辩答的机智美等。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11.
张广文 《考试周刊》2012,(35):51-52
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课本为主,创设教学情境;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美育及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美育人、寓育于美。美育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唤起人的情感和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获得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辽宁教育》2012,(12):46-47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诚然,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脱功利;可以去掉恶习,使人寄托于美的享受,从而美化人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校园文化已经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4.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对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实施美育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使其具备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加强美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中小学美育教育有效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章论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  相似文献   

16.
彭爱平 《辅导员》2014,(24):67-67
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7.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19.
美学是探讨美的本质的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规律和原则的。美自则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美育是一般美育同语文学科相互交叉、彼此渗透的产物,是美育精神灌注进语文教学中的必然结果。它以讲解语文课中存在着的美为起点,以引导、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各种美的现象、美的事物进行审视、评价为中介,以口头的、书面的表达训练为学生揭示和创造美的手段,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纯洁学生的审美理想为指南,以实…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以艺术为主,结合其他一切审美对象进行的教育行动。美育不仅培养人感觉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智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使道德日趋完善。中师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是科学美的教育,科学美的观点由来以久,古希腊毕达歌拉斯学派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