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学科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素材、开放的试题、开放的观点、开放的答案,还需要教师有开放的心态、意识和教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另辟蹊径,做到不唯师;允许学生挑战教材,做到不唯书;允许学生童言无忌,做到不唯上。一、允许学生另辟蹊径——不唯师在一次政治教学研讨会上,举办方特邀某地一所品牌学校的教师做经  相似文献   

2.
周萍 《湖南教育》2001,(9):19-1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没有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说。教师讲的课只允许相信,不允许怀疑;只允许接受,不允许异议。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由学习的主人沦为知识的奴隶。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本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倡教学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  相似文献   

3.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让课堂环境“和”起来,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和人文精神 今天的新课标就是要摆脱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做到“八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学生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学生提与本课相关好奇心的历史问题;允许老师讲课的语凋是询问式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教学缺乏生命活力,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以“教”为中心,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心智潜能的开发,让课堂返朴归真,充满生机活力。自由空间的“表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要让他们喜欢,就必须改变那种“循规蹈矩”的传统要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地到讲台前发言,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课堂上,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  相似文献   

6.
笔者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从中发现 :有的教师上课 ,学生喜欢 ;有的教师上课 ,学生发怒、伤心、害怕。其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 :喜欢 :一是师生交流民主化。有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提出了课堂上六允许 :错了允许重答 ,不完整允许补答 ,没有想好允许再想 ,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 ,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二是教学方法多元化。有的教师遵循学生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的课文精选多种教法 ,优化组合 ,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枯燥教法。如一位教师上《繁星》,就选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欣赏法”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7.
究竟怎样的孩子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呢?我认为应该是不唯书,不唯师,不入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的学生才是当代的好孩子,因此,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说“不”。  相似文献   

8.
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活”。体现在教师的引导重在“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学生学会“觅”。如何处理好“放”与“觅”的关系?一、老师“放”是学生“觅”的前提,学生会“觅”是“放”的目的;二、教师把握“放”的时机,学生学会“觅”的方法;三、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学生“觅”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一、鼓励学生“敢问”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感兴趣有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源”。1.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当有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  相似文献   

10.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就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问难,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主宰着课堂;学生老老实实,听命于教师;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孩子言论自由。这是最利于学生创新的土壤。为此,教师应该摆正位置,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学会尊重。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两个相信”“三个允许”“四个尊重”。“两个相信”即要相信学生有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允许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流水化授课、填鸭式授课等问题。教师应当不唯教参是准,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在开放活泼的课堂模式中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表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如何才能做到“精讲、多练”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它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提供”。作为教师,“提供”就是要让学生有厚实的材料积累和强烈的表达需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开放视野,拓展时空,引导学生把读书与生活、自我与社会、玩乐和学习联系起来,做到处处有感受,时时想表达。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阅读。为落实纲要精神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步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 ,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 ,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阅读。一、营造氛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同教师自由交流的风气 ,切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领会课文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6.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是大丰县实验小学的教师们严于律己的一条准则。他们认为自己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们努力为人师表,带头树新风,从细微处做起,以自己的“好样子”感染和教育学生,精心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教育学生守纪律,自己首先从不迟到早退做起。全校四十多名教师,在上班时间,任何时候都能在职在位,大部分教师住在学校内也不随便回家干“私活”。提前上班,把学生送过闹市马路才下班已成为他们的“传统习惯”。每逢路队岗哨值日,他们都和值日生一起直到路队走完才“下岗”。平时,他们注意做到“上课钟响,人进课堂;按时下课,不搞拖堂;做操时间,走上操场;义  相似文献   

17.
我常见一些老师找学生个别谈话时,不是空洞说教式地讲大道理,要求学生应该怎样怎样学好;就是要学生写保证书、检讨书,保证做到不如何如何学坏。或者威吓学生如不做到这般这般就要给予“停学”“开除”处分,等等。总之是教师言之谆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质疑问难学求异求异思维要求在解决问题时,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它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质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  相似文献   

19.
长篇短制     
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真谛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者,其知识积累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由“教书匠”成为“学者型”教师,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合理地拓展教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在使用教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珍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做到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定教材,敢于否定古人、名人,敢于否定老师。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要途径。精彩的课堂就应该…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然而,当学生写了所谓的“生活”后,教师们往往又觉得“不够味”,因为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做到“反映社会正能量和时代的气息”。曲高调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太大太空、不切实际。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下面就以今年中考满分作文为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