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预设性的活动,也是生成性的活动.教学过程的生成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的选择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和教学活动中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要通过选择促成教学的持续生成,就应该树立生成性的思维方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寻找生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或教学预设之外(节外生枝)的情况时,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探究取得意外收获的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在课堂特定的动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意外通道",捕捉那些"美丽图景",运用教学睿智,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意外收获,使得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卢施恩 《地理教育》2011,(12):11-11
一、何谓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要明确这一问题,首先要引入生成性学习这一概念。生成性学习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先生,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进行类比等。这些生成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关注热点。活动教学与生成性教学之间有着默契,是促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形式。化学课堂需要在活动中实现生成,应通过活动预设的开放性、活动氛围的民主性、活动过程的互动性等达到以活动教学促进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长和建构。生成的形式主要有预设生成和随机生成两种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则更多强调的是预设生成。下面简单谈一谈预设生成在初中历史课堂活动方案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更加精彩,构建和谐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变化的课堂情境为基础,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机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物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1.
孙茂如 《现代语文》2008,(12):37-37
“预设”与“生成”是相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预设为主。目前,教学界一般认为“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它包括课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手段运用的设想等等。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它是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行进状态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又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相似文献   

12.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有动态生成性教学和静态生成性教学.因此,生成教学是以弹性预设为前提,以教学开展过程为载体,是情景、信息、情感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更是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建构的过程.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生成需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动态生成",使整个活动过程形成一个发展、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即兴创造,需要预设,同时也需要非预设的生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促成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则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是理想课堂的两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预设性教学存在着单一的科学化取向,生成性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预设与人文性生成的和谐共生。笔者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评价实施几个方面探讨生成性预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课堂生成是对教育过程动态性、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静态性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生成性教学.基于课堂生成存在的普遍性,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应该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学预设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与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关注于人的情感体验。专家认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生成性教学呢?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在特定的教学环节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师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并以体验、体悟、思辨的方式深刻升华主题的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具有突出的特点:(1)强调师生双主体的自主与共同建构。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好的、严谨规范的、程式…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就是指教学过程,教师同学生两者之间共同成长、共同活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进行学习应是在相应的学习任务之下自主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进一步升华.本文主要对教学活动的生成以及预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中有机融合预设与生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深入研究,提出结合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预设与生成、在教学过程中动态预设与生成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随时捕捉信息,选择有效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