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版初中语文第五册,选用了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在课前的预习提示中,指出了一些需特别注意的字词,其中有一“灏”字。但遍观全文,只在“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一句有一“颢”字,课下注释为“[颢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作。教材将其中语句“萦青绕白”注释为:“蒙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之相配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也将此句译为:“青山萦回,白云缭绕。”笔者认为这种注释大为不妥。  相似文献   

3.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游玩时闲适心情的句子是: 2.(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游山醉酒乐趣的语句是: 3.《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作者登高望远,看到西山的地势高峻、气象阔大后产生感受的语句是: 4.《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西山宴游时形体得到解脱,精神与万物暗合,忘了自我的语句是:_ 5.《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交代发现西山经过的语句是: 6.《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现西山是永州一带最高的山的语句是: 7.《醉翁亭记》描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8.《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9.《醉翁亭记》中间接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作。清代李刚评之为“文家绝境”。该教材128页将其中语句“萦青绕白”注释为“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之相配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也将此句译为“青山萦回,白云缭绕”。笔者认为该注释大为不妥,“白”应指“白水”。  相似文献   

5.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贞元年间中进士 ,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改革 ,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远而多山水之胜 ,作者寄情山水 ,形诸笔墨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于元和四年 ,为“永州八记”之首 ,它是唐宋时期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始得西山宴游记》先是概写 ,从“始得”二字着意 ,写西山的“怪特”和游人的心情 ,在叙事写景中显示出作者的性格 ,流露出作者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情感。而后是特写 ,用准确、简洁的词语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作者宴游西山的所…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语第五册第五单元所选的四篇古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以下简称《始》、《醉》、《满》、《峡》),都是山水游记中的典范之作。它们在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自具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2001年人教版初语五册教师用书第23课《满井游记》的课文说明中,有一段话:“他(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第,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这一段话中的“床第”让人迷惑,为什么有的地方写作“床笫”(读为zǐ)呢?到底是“床第”还是“床笫”呢?先来看看“第”到底是什么意思吧。在《说文解字》里查不到“第”,但能查到“弟”:“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属皆从弟。”《说文解字译述》(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75页)中的“弟”字条还有一…  相似文献   

8.
徐慕玲 《学语文》2005,(5):47-47
初中课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有这么几句话:“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其中的“更”字教材注为“进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141页)也相应地将“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译为:“醉了就进而互相枕着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笔者以为.此注不妥。  相似文献   

9.
徐逢春 《语文知识》2003,(10):18-18
文言文中的“自余”,可以表示“自从我”之义,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还可以表示“其余”之义,清代学者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自余,犹云其余”,所举例句是《庾信传》中的“自余文人,莫有逮者”。此义委实罕见,为使之彰明,现另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二、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  相似文献   

11.
一样心态两般参悟──《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前赤壁赋》对读贾文丰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苏武的《前赤壁赋入人们很容易发出“何其相似乃尔”之;叹。前会乐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深林”,””于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辞观U...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阅读,笔者以为,应该强调“回归文本”.“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本文尝试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一细读。  相似文献   

13.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 ,它通过对西山之怪特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培土娄为类”的独特人格。  相似文献   

14.
西山再考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是现永州潇水西岸的哪一座山?其争论已旷日持久,笔者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认为珍珠岭即柳氏笔下的西山。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课本对难句“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进行了注释:“意思是说自己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悠悠,渺远的样子.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洋洋乎,广大的样子.”对此注解,笔者认为不很恰当.  相似文献   

16.
按照“破题-选点-细咂”的构思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首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原本比较严肃的文言文课堂;其次,从疑难处“宴”字突破,引导学生理解文题、把握文脉;最后,抓住“穷、醉、归、合”四个字眼,引导学生咀嚼文字,从而真正理解柳宗元笔下的西山以及游玩西山时候的柳宗元.  相似文献   

17.
一位风华正茂的文人,一位才华横益的学者,一位满腔宏图的志士——柳宗元,在革新失败而遭“天威”打击,被贬放逐永州之际,寄情山水,用饱含深情而清幽俊美的文笔,为游记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永州八记”。“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其清丽的语言、传神的笔墨、孤傲的情怀而倍受人们青睐,因此,该文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常选篇目。  相似文献   

18.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所写《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王叔文事件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他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了不少游记。历代文学评论家对柳宗元的游记评价很高,《永州八记》尤为著称。《永州八记》是八篇独立的文章,又是相互联贯的。犹如中国画的“通景画”,八幅屏条每幅自成章法为一  相似文献   

19.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20.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