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课改前线的一员我深深地意识到在课改中要吐旧纳新、弃旧之糟粕.取旧之精华,就生物教学而言,要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生命的奥秘.让他们走进生活,去挖掘潜在的生物学问题。教学中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生物观,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以教师的修养来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们台湖乡中心幼儿园地处广阔的农村,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农村的大自然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大教育环境吗?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让他们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嘴巴去说,小手去画……在认识秋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确定了17种形式让老师们根据教育目标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去自选,然后自编自创。这17种形式是:1.散步观察,感知气候变化;2.组织秋游,欣赏大自然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重点观察秋天不同树木如落叶树、常绿树的落叶,学会比…  相似文献   

3.
生物是学生观察世界的显微镜。植物的生长规律、人体内的血液成分、人口的合理控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等,都是生活与生物相交融的点。生物这门学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与大自然、与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追本寻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出课本,走进社会生活,始终保持探索研究、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到自然界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在大自然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及其联系,发展观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艺术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学习表现美,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发现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去感受身边的美.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充满了魔力,只有多多观察大自然和谐的色彩,才能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养成敏锐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科学》课,我认为教师光在课堂上空对空地夸夸其谈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到户外去.让他们亲临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科学的熏陶.才能让他们真正领悟到科学的奥秘和真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要让学生去认识大自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自然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启发观察,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去观察它,了解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的启发诱导工作很重要。启发的方法较多:1、谈话法。即教师  相似文献   

8.
王丽姿 《铜仁学院学报》2003,5(9):149-149,151
在生物课的教学活动中,只有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认识事物,并加以实践,才能创新、发现、创造。  相似文献   

9.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1. 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如教学“观察秋天”这次习作时,就带领学生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使学生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感。这样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再写下来,学生写出的作品也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1.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如教学"观察秋天"这次习作时,就带领儿童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使儿童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感,这样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再写下来,儿童写出的作品也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2.
1 扩大学习空间 ,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现在的教育者都知道 ,让学生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作为教师 ,要使学生能善于提出问题 ,我认为 ,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是其首要因素。自然学科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自然 ,发现与探索自然 ,这就决定了自然教学不能仅仅在自然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 ,从而获得自然科学知识 ,还应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创造性地去发现大自然。在课堂学习外的时间里去实践、去寻求为什么。比如 ,在认识种子发芽条件时 ,除了课本中用杯子实验外 ,还应让他们在农村生产中去观察。如布置写观察日记 ,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9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8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探寻大自然的秘密。怎样才能使科学课堂“动”起来呢?一、让学生“动”起来1.让学生动脑。要想让学生动脑,最好的方式是将问题抛给学生,促使其思考,然后再解决问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动脑。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发现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把“春天的发现”这个话题,放到了课外,在大自然中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观察;其次,提供口语交际实践机会,实现多向互动;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春”的信息资料,举办“春之歌”活动,为学生再次提供了实践机会。这样做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发展语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观察大自然变化的能力。2.能根据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作文情景,丰富儿童作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环境,因此,应尽可能将学生带出课堂,去看一看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鸟兽虫鱼,日月星空,风霜雨雪……让学生写生活日记,  相似文献   

18.
生物虽然离我们生活较近,但是上课时往往感到比较抽象,学起来容易产生“厌腻”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有责任把它与学生拉近.让学生直接观看到各种各样生物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有效的做法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兴趣化。直观化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媒体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要教会学生作文,光靠讲解一些写作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直观”的写作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一、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知、去创造 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到大自然中,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感受,并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话去描述眼前的景象。这时,你会惊奇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应用背景,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必修课,它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认识自然的窗口,更是与农村的脱贫致富有着直接联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农村中学的生物课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求知欲,是广大生物教师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动植物及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教师可在适宜的季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实习、考察,让学生注意观察家乡常见动植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