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吃是一种功能性语言障碍,表现为结结巴巴、不自主地重复、停顿和拖音。2~4岁的孩子,往往说话不流利,出现口吃现象,这时的口吃不能算作一种疾病,父母不必为此着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学说话,他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表达不够熟练,想说的话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表现为语言与思维脱节。由此发生的口吃现象。称为发育性口吃。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词汇丰富、表达的熟练而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2.
有些孩子说话结结巴巴,或拖泥带水,含糊不清,不能顺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称为口吃。产生口吃的原因,有的是模仿口吃养成了习惯,但主要是由于幼儿发声的肌肉和呼吸的方法发生异常所造成的。矫正孩子口吃,要从调整孩子呼吸着手,要孩子拣习一口气讲完  相似文献   

3.
王新 《幼儿教育》2001,(12):26-26
口吃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表现为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如果及时矫正,这种现象是容易克服的。儿童在两三岁时很容易发生口吃,一般来说不超过三星期,最多不超过六星期,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口吃。暂时性口吃多因孩子还没有熟练掌握语言,由于想的比说的快而导致说话结结巴巴。对于暂时性口吃不  相似文献   

4.
正在幼儿园里,常常会碰到一些说话不流畅的孩子。幼儿园教师通常会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比思维迟缓导致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大部分孩子在上小学之后确实自然康复了。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其中有一小部分孩子并没能康复,由"假口吃"变成了"真口吃"。那么,到底哪些孩子不能康复呢?不能自行康复的孩子,如果及时干预,是否也能完全康复呢?一、口吃不能自行康复的孩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口吃的孩子往往是思维发展快,说话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心里紧张又不自信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说话或说话断断续续。为了帮助小男孩宇轩,设计了一个帮助孩子矫正口吃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知道口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但我们知道一些与它有关的事情。它时常存在于某些家族中,男孩口吃更常见,情绪与口吃有关……那么怎样预防口吃?孩子口吃该怎样矫正?口吃的病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说来好笑,考林的父亲是一位口吃矫正专家,可最终,他那调皮的儿子考林却耳濡目染地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结巴。而且,每当考林面对父亲的矫正时,口吃就会变本加厉。口吃让考林成了个自卑孤僻的孩子,他总是喜欢躲在自己的角落里,不愿意和别人交谈玩耍,孤独的他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实例:某男孩在陌生人面前或上课回答问题时,说话会相当频繁地重复一个词的第一个音,如:“老老师,这故事的名名称叫:小马过河.”这一现象持续不断,我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家长说孩子在家也有这样的现象,家长更为此焦虑不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办法帮助他解决吗?二、成因分析很显然,此男孩的情况属口吃现象.口吃是指说话伴随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俗称结巴.口吃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言语障碍.口吃的幼儿不仅正常的言语交流受到影响,而且常会遭到同伴的嘲笑而变得自卑、孤独、易激动和焦虑,严重影响其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荣 《家庭教育》2010,(9):43-43
口吃现象常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以言语节律异常、讲话不流畅、讲话中间反复出现停顿为主要特点。国外的调查资料显示,每千人中有5名~40名口吃儿童,我国学者的研究显示,每千人中有3名~13名13吃儿童。而在学龄期,有轻微口吃现象的孩子则远高于这个比例,且男孩要多于女孩。在及时的干预与帮助下,多数儿童的口吃现象会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0.
无影灯     
佚名 《高中生》2009,(23):41-41
一个孩子有口吃的毛病,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腿有点瘸,走路时一高一低。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差,总是留级。孩子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孩子。他最怕同学笑话他口吃,怕上体育课,放学后怕被老师留下来……  相似文献   

11.
口吃,是一个令讲话者和听话者都感到为难和沮丧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2~5岁的孩子容易出现暂时性口吃,使家长们十分担心而又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2.
口吃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因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而出现。比如,父母过多矫正孩子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甚至孩子一句话没说完就打断孩子说话,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因  相似文献   

13.
我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可这学期我发现他竟然有些口吃了,说话变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开始我以为是孩子学着玩,就训斥了他一顿,儿子的口吃却越来越严重,着急和紧张的时候情况就更为糟糕。去医院看了,也开了药,可吃了后效果并不明显,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毛病要是一直拖到孩子长大,可就毁了他的一生啊!这怎么办?山东济南鲁迪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说话突然结巴起来,一个字往往要重复好几次才能接着说下个字,有时家长气急了就骂孩子几句,但是越骂情况越糟糕。少儿期的孩子常会对新学的用语或语言表达不熟练而产生口吃现象。一般而言,这种…  相似文献   

14.
说来好笑,考林的父亲是一位口吃矫正专家,可最终,他那调皮的儿子考林却耳濡目染地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结巴。而且,每当考林面对父亲的矫正时,口吃就会变本加厉。口吃让考林成了个自卑孤僻的孩子,他总是喜欢躲在自己的角落里,不愿意和别人交谈玩耍,孤独的他开始爱上了写作,一个人默默地看书,静静地写诗歌写散文,独自海阔天空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帮了我的忙前些日子,我突然发现班里一个孩子说话时结结巴巴的,严重时,叫声“老师”都很困难。我纳闷,这孩子以前可不口吃。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原来孩子是跟他的小表哥学的,孩子的家长也正为此事犯愁呢。于是,我和家长共同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当他口吃时,让他慢慢说,或者想好了以后再说,等等。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口吃一点儿也没减轻,相反还有加重的迹象。我和家长都困惑了,这该怎么办?正在这时,《幼儿教育》2000年第四期到了。我像往常一样,习惯地先看目录,突然,眼前一亮,“家教诊所”中有一篇《孩子“口吃”怎么办》。我急忙翻过去看。专家说,对于  相似文献   

16.
scddkwf@163.com问:我的孩子4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曾几次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最近一次已持续了半年时间。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答:结巴即为“口吃”,3~8岁是口吃发病的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思维、呼吸、说话三者协调性差,  相似文献   

17.
口吃俗称结巴,它是口头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不恰当、不准确停顿和重复的一种语言节律障碍。口吃最早出现的年龄是学前期,二三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三四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生理原因所致,更多的则源于心理的因素。对二三岁的幼儿来说,口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延续到青春期的不足1%,而且多是生理因素所致。但4-7岁的儿童发生了口吃,就不仅是  相似文献   

18.
环球资讯     
《父母必读》2014,(3):16-17
口吃可能与脑发育有关 口吃的孩子在双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偏少。这是一项最新的脑成像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对11名持续发展性口吃儿童和11名口齿流利儿童的脑形态对比分析,得出上述结论。双侧额下回通常被认为是负责言语运动计划与控制的脑区。这一脑区的灰质体积偏少,  相似文献   

19.
爱心门诊     
问:我的孩子3岁时,突然口吃,不知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矫治? 答:口吃俗称“结巴”或“磕巴”,是2~5岁儿童常见的功能性语言障碍。随着小儿发育一天天成熟,多数口吃能自然矫正,这种情况称之为“暂时性结巴”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度紧张。但必须注意消除儿童周围环境中可能诱发口吃的各种因素。诱发口吃的因素都有什么呢? 首先,从幼儿发育特点分析。两三岁,是口头语言发育最快时期,此时幼儿正处在学说话的敏感期;但是,口语发展与大肌肉的运动能力相比,略微滞后,能说出的词不够丰富。当孩子已经会跑、会跳,扩大了接  相似文献   

20.
孩子头痛脑热了或咳嗽气急了,做父母亲的都知道这孩子身子“闹病”了,该带着去看病,打针吃药,医除病患,可当孩子心理、情绪,行为发生导常了,做家长的是否意识到这也是在“闹病”,该带着孩子去医院诊治呢?其实,儿童的心理、情绪、行为异常是一类常见疾病,如果不重视,延误或错过治疗时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还会妨碍孩子的读书学习。本期,我们讨论孩子睡眠障碍和口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