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厚东 《语文天地》2012,(22):41-42
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基本告别了讲授式教学,放弃了课堂的"满堂灌",但不少语文课又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有的教师一股脑儿抛出大量问题,提问涉及面太广,太笼统,提问目的不明确,把学生引入一团雾水之中,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缺乏变化,提问形式太单调,结果学生讨论来讨论去,毫无收获,只能留下竹篮子打水般的无奈。提问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单调,都会让课堂变成一潭死水,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根据授课内容有效设置课堂提问,如何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应该怎样做?教学方式应该进行哪些变革,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应该怎样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目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恰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是存在的,这些教学行为违背了新课改理念。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度"尤为重要。一、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度"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启发式,有的教师把它变成了"满堂  相似文献   

3.
余德英 《中学教育》2008,(11):37-38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近八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从笔者近几年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要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使课堂教学过程近乎“放羊式”,要么片面强调师生“对话”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热闹的“满堂问”或“满堂答”。教师对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化处理,使得教学效果堪忧。  相似文献   

4.
汤勇  陈香 《快乐阅读》2011,(12):118-119
实施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师的理念更新了,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有的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有的搞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法上往往实施"满堂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繁荣".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有的问题很简单,思维含量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点。的确,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发展。但笔者在观摩一些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所谓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有的并未参与,有的根本“无从下手”(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调控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尝试,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许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渐渐离开了课堂。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理解不深刻,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一、新课标下部分教师课堂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满堂问"在新课标指导下,课堂教学刚刚挣脱出了"满堂灌"的泥潭,却又深陷于"满堂问"的状态。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提问的意义,不停地给学生提问题,学生则紧张地仓促作答,然后教师补充讲解或其  相似文献   

8.
谈建青 《快乐阅读》2011,(2):99-100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方法、思想的渗透,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高。随着教改的大流,数学课"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少了,但是"满堂练"的课多了,新课的教学几乎成了习题课。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以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志伟 《学子》2014,(10):84-85
正一、把握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定准教学高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否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很乏味;另一种是内容过于繁难,学生学起来很吃力,难以领悟,以致失去学习信心。为防止以上两种情况发生,教师务必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对新课程理念领悟的深入性与准确性,对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点把握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偏差,影响了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对此,本文将做简要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1.将教学现代化简单理解为"多运用多媒体"在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的眼中,教学现代化等同于运用多媒体手段,似乎只有满堂运用多媒体才是教学现代化。在这一片  相似文献   

11.
张耀祖 《甘肃教育》2020,(5):108-108
课堂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主要的教学内容之前通过有效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将学生吸引到特定的英语情境中,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缺乏重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只是和学生简单打过招呼就开始新课程的讲解,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使得后续的教学重难点地讲解时间被压缩,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还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堂导入的效果,使得课堂教学秩序十分混乱,不利于课堂教学地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大势所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要求广大数学教育者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转变教学方法。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教育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教师教学过于放大了自己的作用,用指令性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的内容,这是单向  相似文献   

13.
听别人的课或自己在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我都觉得存在一些问题。如,上课时太注重形式,过于强调师生互动、乱哄哄的课堂,表面上热火朝天,实际上学生学习起来收效不大;新课改之后有的教师谈讲色变,课堂教学一下子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身处第一线的教师,我发现在新课程理念下,这些年来的课堂教学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现象,不少同行的教学行为陷入了"厚此薄彼"的误区,令人忧虑,发人深省.一、厚学生主体作用,薄教师主导作用过去常以教师为中心,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进行"一灌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是过于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极端结果.教师"独霸课堂",与"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这一理念相违背.新课程倡导凸显学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一定要明确,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师生做什么最有价值。因为有价值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价值越大,效益也就越大。新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冷观当今的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理念落实到实践时,许多教师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一强调问题意识,就来个"满堂问";一强调动手实践,就来个"满堂动";一强调鼓励赏识,就来个"满堂夸"。课堂上虚假的"自主""合作""探究"随处可见。如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表现的跟教学目标无关的言行是虚假现象,这比较容易识别,而且稍加注意还是容易改掉的,而那些貌似  相似文献   

16.
李松华 《广东教育》2003,(11):46-4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因课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合不够而影响教学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常见的有“四堂”现象,即“满堂、哄堂、冷堂、拖堂”。它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病,现逐一解剖。“满堂”现象这就是通常说的“满堂灌”。说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还不如说是我们老师的教学习惯或心理障碍的表现。一些教师唯恐不讲不知道,自以为讲得越多学生懂得越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教学心理的障碍。其实,我们都知道,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今后…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树立新观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学生学习主体性日益突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得主动而愉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多数教师过于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而往往忽视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作业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组成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以往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多是机械重复的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18.
许多语文老师尽管接受了探究性教学的新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理解不准确,有的甚至以为探究就是讨论,于是便在课堂上满堂讨论,弄得热闹不已,结果学生只是随着走过场,能力丝毫得不到提高.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三度".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教学看似简单,但不少教师做起来却陷入各种误区:有的教师只是形式主义地启发,具体表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常常在显而易见的地方设置启发点,从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有的教师认为有问有答就是启发,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满堂问,把满堂问当成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则是自导自演地启发,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一言堂当成了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我们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重心是语文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现象: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口若悬河,结果学生在一片笑声之后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又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作秀”课,好看而不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