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以后 ,军府中有一种特殊的府僚 ,那就是典签。清人赵翼有“齐制典签之权太重”一条札记① 。现代学者 ,对典签制度也多加注意。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等专著对典签都有专门篇幅予以介绍。专门研究典签制度的论文也不乏存在② 。但是 ,学者们所论仍有可以重新解释和应补充说明之处。所以 ,我撰此文 ,综合学界成果 ,补充自己的意见 ,以期帮助学界对典签制度形成更完整、系统的认识。一、对《南史·吕文显传》的重新解释《南史》卷七七《恩亻幸·吕文显传》 :“故事 ,府州部内…  相似文献   

2.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府制度曾产生巨大影响,对此学界多有揭示,但对军府制度的生成及演化的脉络这一问题却有分歧和认识不清之处。事实上,东汉时期州府军府化演变实乃魏晋时期军府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州府军府化过程的突出表现即为州制的演变及对军权的控制与掌握。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学官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教育,旧史诸志中没有专门的记载,散见于史传中的史料也鲜有人作专门整理。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一时期近四百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乱和灾荒,文化教育事业似乎无可足取。其实,魏晋南北朝各代,各族统治者不仅对中央太学及国...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大历史系刘精诚先生的两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已在不久前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刘精诚先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和教学已有30余年。从1964年在《历史教学》上发表《拓跋族的兵制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一文至今,他已发表了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文20余篇。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北魏孝文帝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及各种学报上的专题论文已近10篇。此外,还发表了关于北魏末年人民起义等专题的系列论文多篇。《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这两部著  相似文献   

6.
汉魏时期绣衣直指和风闻奏事关系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军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5):23-24,5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风闻奏事现象经过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疑点和缺漏之处。御史风闻奏事制度并非难以考证其源流,也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起源于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而是发源于汉代的绣衣直指制度。汉代的三公谣言奏事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另有传承,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20万字)已由安微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根据编者1947年至1948年在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时的笔记,参考50年代高教部代印,陈教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时所编的引文资料,及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等有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周一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于 2 0 0 1年 1 0月 2 3日凌晨逝世 ,享年 88岁。周一良先生 1 93 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 ,1 94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周一良先生精通日语、英语、梵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早年在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用功颇深 ;5 0年代后主要从事日本史及亚洲史研究 ,曾与吴于廑先生共同主编《世界通史》 ;80年代以后重理旧业 ,继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周先生在史学、文字学、佛学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主要著作有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研究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华东师大研究所、北京师大历史系、广西师大历史系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73篇、专著8部。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二:一是学术交流与讨论,二是理事会换届选举。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与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几年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尤其是对土地制度、租调制度、封建依附关系以及人口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  相似文献   

11.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史学大家,即指史学发展过程中那些丰碑式的或高山式的学者。陈寅恪因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深研究;因其孤傲的形象,更因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为国内外学界所推崇,好评如潮。毫无疑义,陈寅恪,史学大家也。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史》是王仲荦先生毕生从事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和教学的结晶。该著作贯彻了魏晋封建论的观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其经济文化成就为隋唐时代打下了坚定基础。同时,结构严谨,体例新颖也是该著作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商业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商业研究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被看作是分裂、割据、倒退的“黑暗时期”,商业研究显得尤其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了新气象,不少史学工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专著先后出版,如韩国磐的《南北朝经济史略》、许辉、蒋届亚的《六朝经济史》、余鹏飞的《三国经济史》、张尚谦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等,都有专章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其次,随着对魏晋南北朝区域经…  相似文献   

15.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田间、枝头的累累果实,便是对人们春播夏种的最好回报,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不例外。前不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混乱与重构——魏晋南北朝社会与阶级研究》一书,便是作者刘汉东先生多年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刘汉东先生是著名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专家高敏先生的高足。八十年代初,他师从高敏先生精研古史,颇得真传。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下,他对魏晋南北朝社会和阶级结构的研究用力甚勤,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独到见解。《混乱与重构》这一专著,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的结晶。虽然…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中,天台陶宗仪的《说郛》是重要来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楼本《说郛》是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参校浙江临海所藏汲古阁本《说郛》,难免有遗漏。汲古阁本《说郛》可对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辑校补充工作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1月至今,发表于全国报刊上的文章近八百篇,出版著作十多种。是建国以来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最佳时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近年来发表了不少立论新颖的文章。郑欣《曹魏屯田制纵横谈》一文指出,曹魏屯田制是农奴性的封建国有土地制度。大量流民变成屯田客,防止了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农民逆变为奴婢之路。黎虎认为,曹魏屯田对支援战争、安置流民等方面起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的珍贵语料而受到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重视。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8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论及。  相似文献   

19.
自《法经》至《九章律》,我国封建律典由简至繁,经历了第一次发展高潮。然而法典结构真正的体系化,实始于魏晋南北朝。经曹魏《新律》、西晋《泰始律》,及至北齐最终定律十二篇,封建律典一方面篇目得以扩充,另一方面内容则日趋完善,整体篇章结构及体例得以定型,为隋唐以降各代继承。研究这一时期立法发展过程及其在法律史中的地位,于今世之治史与法学研究都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学界一直承袭其说。若细细究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些作品已经与唐传奇颇为类似,初现"有意为小说"之端倪,如《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中的部分作品,无论在创作动机、内容虚实、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可以说明魏晋南北朝小说已经出现了"有意"的痕迹,鲁迅先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