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洁 《学子》2017,(1):14-14
童话是盛开在儿童文苑的一朵奇葩,为儿童营造了宁谧唯美的世界.童话阅读,激活了小学生想象的源泉,为他们带来了心灵的润泽,以及精神的愉悦.统计显示,苏教版教材中的童话超过三十篇,小学正是学生阅读童话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找到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童话,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童话承载着人们对儿童的深切关怀与成长期待,也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出生命个体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节律。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发掘童话对儿童发展的隐喻价值,分析世界童话中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寻童话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童话以其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有趣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童话能愉悦儿童的心灵,启迪儿童的想象,健全儿童的人格,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体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以儿童为出发点,浅谈童话类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童话是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美好心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童话却被视作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工具,违背了低年段儿童的认知规律和阅读习惯。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低段儿童童话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阶梯式阅读教学在低段儿童童话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性喜欢童话,但是据笔者调查,当童话进入课堂后却常常失去孩子的宠爱。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教学中,童话失去了其最本质的精神,童话的快乐、幻想等特征往往被阻挡在了课堂门外,童话沦落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具,从而导致孩子对童话由喜爱变成了漠然甚至厌烦,童话对于儿童精神世界的滋养、对于儿童心灵的陶冶在教育中竟然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能丰富学生的想像,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心灵的熏陶。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教学要抓住童话自身的特点,以童趣为本,充分利用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力展开教学,从而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王国,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它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它以贴切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从童话的这些特点看,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他们几乎能自发地以童话的形式来写童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但童话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幻想的文本里呈现出真实的人生百态。童话描绘出真实的社会现状,童话流露出真实的爱意情怀,童话是儿童心灵真实的体现,童话展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内在真实。这些都是童话的真实性所在。  相似文献   

11.
童话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来自幻想的诗意与游戏性,其终极价值是滋润儿童的心灵,本体功能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作者提出,应改变传统的讲授童话的方式,改变以教化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辞海》中这样描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作品中充满离奇的想象力,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正>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乐园里的一朵奇葩。对孩子而言,童话是他们心灵畅游的乐园,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曾迷恋过童话,从临睡前妈妈口中的《小蝌蚪找妈妈》到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从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到当今卡通童话中的美少女,童话带给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一个个超越时空、神奇瑰丽的世界。一、简要分析童话故事对儿童的价值王富仁先生在《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一文中曾指出,"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  相似文献   

14.
童话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来自幻想的诗意与游戏性,其终极价值是滋润儿童的心灵,本体功能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作者提出,应改变传统的讲授童话的方式,改变以教化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从文本层面看,幻想和隐喻是童话参与"隐含读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书写策略和美学追求。幻想为儿童进行游戏、释放心灵提供了曼妙场所。儿童审美心理隐喻和成人理性隐喻的完美融合,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了童话基本的教化模式。从接受层面看,这种美学追求对"实际读者"具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在实际阅读中,童话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召唤"儿童;儿童自由能动地结合自身经验、情感、体会和理解对童话中的空白和不定点进行填充。可见,童话以审美的姿态关照儿童世界,为儿童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审美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不论你读不读童话,听不听童话,每个人都有一份与生俱来的童话气质,都和花草虫鱼说过话,也和鸡鸭鹅狗交过友,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部美丽的童话。作为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旅程中,从理念到行动,更应贴近童心,走进童心,返回童心,让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舒展、甘露的润泽、生命的滋养。一、童话阅读,让每一位教师在汲取中张开童心的翅膀童话阅读是关于儿童教育的阅读,是为了儿童的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共生共长的阅读。童话阅读、主题沙龙等平台的搭建,改变着教师和学  相似文献   

17.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4,(18):20-22
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在童话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天真烂漫、善良乐观、飞扬诗性和童年独特生命体验的儿童形象。他笔下的童话小主人公,展现出率真纯洁、最接近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天性。他将自己对童真心灵世界的留恋和对人类美好生活境界的憧憬投射在童话小主人公身上,使这些童话形象蕴涵爱与善、谦卑与坚忍、宽容与悲悯等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为今天重新发现儿童,寻找一块可以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童真世界,重建人类爱与美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热闹派”童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郑渊洁、周锐、彭懿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尊重了儿童的游戏意愿,“信奉快乐主义的童话创作原则,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变形为外部表现特征,以弘扬游戏精神和解放当代儿童心灵为内在艺术旨趣”(彭懿语),给“文以载道”的传统童话观念以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9.
马丽娜 《亚太教育》2019,(11):171-171
童话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具有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表达、拟人化的表现等特点,阅读童话有利于儿童的心灵发展。童话在儿童教育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具体体现在认知教育的价值、情感教育的价值、美感教育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20.
相信童话     
李小琴 《江西教育》2015,(Z1):65-66
童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能以温暖、无痕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能为他们带来快乐,还能照亮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当童年遇到童话,真善美这样最宝贵的东西,就会留在孩子最初的生命与视野中。作为一名"长大的儿童",我一直相信着童话,运用着童话。文化课中,发掘童话,温暖童心在文化课中,如果注意发掘童话的魅力,将生硬、冰冷的教育与温暖的童话有机结合,就既能搞好课内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