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第66页题9是: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不难将此题简单地引伸为: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F及E,则AE∶ED=2AF∶FB,如图。  相似文献   

2.
有一类关于三角形一边的中线被另一边的几等分点与这边所对顶点连线所分线段比的几何题,我们可借助课本上一题“如图1,过A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进行巧思妙解.  相似文献   

3.
应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第264页题19:“过△ABC 的顶点 C 任作一直线,与边 AB 及中线AD 分别交于点 F 和 E.求证:AE:ED=2AF:FB”.(图1)可巧解一类连比题.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义务制教材《几何》第二册第264页有这样一道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这一结论为一类线段连比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本讲适合初中) 初中《几何》第二册P66的第9题是: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 AE:ED=2AF:FB。  相似文献   

6.
题目如图1,过△ABC的顶点C作一条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点E,求证:(AE)/(ED)= (2AF)/(FB).这是一道好题.通过结论的灵活转换,可以获得该题的多种证法.下面介绍有关的思路.思路1.由(AE)/(ED)=(2AF)/(FB),得(AE)/(ED)=(AF)(1/2FB),所以关  相似文献   

7.
一道好题     
<正> 题不在多而在精,一道好的数学题,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题目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255第17题)  相似文献   

8.
HF些此邵BC,一一=得//GE豁嗣AD又·二于故 近年来,在国内外中学数学竞赛试题中,经常出现涉及三角形中线分点的间题,这类题利用下述命题来解,十分简捷。,.,. AD// EF.// BC. 命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八刀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一ZAF:FB.(初中教材《几何》第二册尸。6第9题,西南师大版义务教材《儿何》第三册复习题五第6题) 例3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边的中点,BD与CE交于F点.求证:AF上BE.(1 992年四川省初中数学联赛)图1证明:。:又BE为.BGBFFDBCDE△ABCD 例1如图2,0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相似文献   

9.
题目 :过△ABC的顶点 C任作一直线 ,与边 AB及中线 CD分别交于点 F和 E,求证 :AE∶ ED=2 AF∶ FB。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几何》第二册 P2 55复习题五 A组第 1 7题 )这是一道思路开阔、难度适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习题 ,题中待证比例式的特点是有一项的系数不为1 ,如何处理式中不为 1的系数 ,是证明本题的关键。只要我们善于用不同的思想、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就可探索出多种证题思路。分析一 :欲证 AEED=2 AFFB,但图中没有线段 2 AF,于是想到设法构造线段 2 AF,使问题转化为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思路 1…  相似文献   

10.
题目人教版几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几何》第二册255页第17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 AF:FB 此类题目笔者在教学中把它称为“四线题”——3条主直线,1条辅助线,主直线的交点称为关键点。分析本题条件与结论提到的三条主要直线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3年第9期《打开思路,一题十证》给出初中几何第二册66页的第9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及E.求证:AE:ED=2AF:FB”的十种证法,并在《一道习题结论的推广与应用》一文中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新编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和苏科版的初中几何教科书中,均介绍了如下一道例题或习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本文首先对这道课本题进行证明,而后再谈谈这道课本题结论的应用,最后对与这道课本题有关的一类几何问题进行推广,供初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1课本题的证明方法1如图1,过D点作DG∥BF交CF于G,  相似文献   

13.
平面几何里有关比例式的证明方法,不少资料作了专门介绍。这里我们别具一格,介绍一种特殊的辅助证法,它具有思路简捷,证题明快,格式规范等特点。本文拟从几例加以说明。例1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F及E,求证:AE:ED=2AF:FB。证明:如图甲,过点C作直线CF的垂线l,把A、B、D射影于l,则AF:FB=A’C:CB’AE:ED=A’C:CD’∵CB’=2CD’∴AF:FB=A’C:2CD’=AE:2ED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若能把立足点放在教材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研究一些典型问题的实质,解法与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以现行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第66页上复习参考题六的第9题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问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F及E。求证 AE:ED=2AF:FB。本题是证明线段的比例式问题。求证比例式,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去解决:1)通过证明两三角形相似,得对应线段成比例;2)利用平行线截割定理证明比例式;3)利用角平分线定理证明比例式。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AD为BC边上的中线,即BD:DC=1,要证的结论AE:ED=2AF:FB《图形上考虑,既不存在相似三角形条件,也不存在角平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P264有这样一道复习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相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此题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下面给出多种证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证明此题的关键是应用手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但根据已知条件所确定的图形中并没有平行线,因此需要添加辅助平行线,构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基本图形、这种辅助线有如下14种作法:(1)作DG∥CF交FB于G(如图1),则G是FB的中点.所以FG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得(2)取FB的中点G,…  相似文献   

16.
义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第21页19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点F和E.求证:AE∶ED=2AF∶FB.研究证法:本题从图形看共有6个点过其中每一点作相应一边的平行线都可以证出原题的结论,共有如下12个添法:其它添加辅助线方法留给读者证明.证明:过E点作EP∥BC交AB于点P.EP∥BC EPBC=FFPB EP=BCF·BFPEPBD=AABP EP=BDA·BAP BC·FPFB=BDA·BAPAB=AF+FBBC=2BD FP=2AAFP·+F2BFBAEED=PAPB=FAFB+-FFPP EADE=2FABF.再给两个面积证法.如图14,连结BE.因为FABF=SS21=S1+S5S2+S…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义教初中几何第二册的一道复习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F和E,求证AE:ED=2AF:FB",文[1]通过挖掘探索得出:过点A、B、D分别作平行线可以证得结论,从而把点A、B、D称作"活端点";过点E、F分别作平行线无法证得结论,从而把点E、F称作"死端点",而文[2]通过事实说明点E、F是"活端点"而不是"死端点",但其证明方法用到了方程的思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面积变换等知识,确实繁琐.本文给出证明点E、F是"活端点"的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并对该题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于义教初中几何第二册的一道复习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F和E,求证AE:ED=2AF:FB”,文[1]通过挖掘探索得出:过点A、B、D分别作平行线可以证得结论,从而把点A、B、D称作“活端点”;过点E、F分别作平行线无法证得结论,从而把点E、F称作“死端点”,而文[2]通过事实说明点E、F是“活端点”而不是“死端点”,但其证明方法用到了方程的思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及面积变换等知识,确实繁琐。本文给出证明点E、F是“活端点”的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并对该题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1.a∶ b=c∶ d型这类比例式一般分两种情况 , .成比例线段的前项和后项在一条直线上。即在 a∶ b=c∶ d中 ,a、b在一条直线上 ,c、d在一条直线上。它的证题方法是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证明。 .成比例的线段的前项和后项不在同一直线上。它的证题方法是找两个角相等的相似三角形。例 1.如图 :由△ ABC中 BC边的中点 D引直线交 AC及 BA的延长线交于 E、F。求证 :EA∶ EC=FA∶ FB。分析 :若过 A点作 AG∥ BC交 FD于 G点。则易知 FA∶ FB=AG∶ BD=AG∶ DC=AE∶ EC。2 .an∶ bn=c∶ d型欲证等式 an∶ bn=c∶ d形…  相似文献   

20.
<正>一、构造三线合一妙解几何趣题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俗称"三线合一"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它对边的中线,以及这边上的高都重合,也叫三线合一.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E⊥BD于点E,已知AB=3,AD=33(1/2),求△AEO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