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方言中有些口语词在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中可见其用例。以黄梅方言中的词语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既可见黄梅方言之特色,亦可为辞书相关条目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文献入手,对常见于宣化方言的近代汉语词如“机明、敢情、待见、旋旋儿、絮烦、坐蜡”六个方言词进行考释,阐述其方言用意,探究其历史来源和用例,以今证古,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3.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历史上很少与外界交往,其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近代汉语的特点。就词汇来说,其特点是以双音词为主,近代文献中的词语在本地方言中多有保留或传承。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仁怀方言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指代词,而这些指代词在普通话中已经不用。本文讨论了几个指代词在近代汉语和方言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有VP”结构中“有”的表体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古文献语料显示:“有VP”结构具有表示完成体范畴的功能。这种用法大致与副词“既”“已”相当。从使用频度和文献分布看,“有”的表体用法很可能与上古时期的某种方言有关。本文还联系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相关语言事实,对上古汉语中“有”的表体功能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中华正音》是一部口语性很强的域外汉语文献,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北方言的语言实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痕迹,是研究当时东北地区汉语口语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近代汉语词汇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到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环节,是形成现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源头,所以,它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关系密切,与北方方言词汇的联系尤为密切。淮北方言中就保留有大量的近代汉语词语。通过对比、通过对词义、词的用法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对此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部分河州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语进行对比、释义,通过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作品资料的相互印证,证明河州方言词中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词语,有利于初步探讨河州方言词与近代汉语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论述了"俺"在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俺"在近代汉语中既可表示复数意义,也可表示单数意义;既可做定语,也可做主语、宾语、兼语等。在现代山东方言中,"俺"既继承了近代汉语的一些用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蔡文婷 《华章》2007,(12):233-233
本文从反映后期近代汉语概况的文献资料《聊斋俚曲集》入手,排比归纳了文献中反复问句的三种形式,着重描写"VP-neg"式反复问句中否定称代词的使用演变情况,同时试图揭示与现代汉语方言中此种类型反复问句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关中方言“把”字句几种特殊形式与近代汉语“把”字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语中的一些俗语词,常常无旧注和专书可供查考,这些词语往往保存在活的方言里。笔者现将所注意到的家乡方言词语和近代汉语相关语料做一简单比对,探讨其在近代汉语俗语词考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但仍很兴盛,而且保留了其早期的用法。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当时山东方言内部的地域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于研究汉语历史方言和现代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河北方言从《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使用的若干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为近代汉语词语和河北方言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昌方言中保存着数量颇为可观的近代汉语词,它们有的直接承传至今,有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显著的是词义的演变。研究它们,对于南昌方言乃至赣方言的词汇历史比较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若干条南昌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并就其词义演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近代文献材料,考释了九条藁城方言中的古语词,分析它们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其历史来源和发展演变线索。拟为河北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为晋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旁证,从而丰富汉语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山西方言从《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沿用下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不使用的几个近代汉语词语进行了诠释,为近代汉语词语的研究和山西方言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为详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汉语读本》中"刽子""熬肉""多样时""一家"等的注释尚有不足。在近代汉语中,"刽子"常用来称呼执行死刑的人,下面并不脱"手"字;"熬肉"的"熬"指"干煎;"而并非"在微火上煨熟;""多样时"即"多时","样"不是误字。"一家"在文中指每人,不是"大家"。这些用法在近代文献、相关辞书以及各地方言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