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河南省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区域划分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表示经济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和区域的划分.最后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河南省发展区域经济、平衡区域差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成份分析法可以避免只依据主观评定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不准确性,使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更加合理、有效.本文用此方法,对河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用第一主成分作为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度量的合理性,井给出了30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多目标,多属性决策分析MADM的TOPSIS方法,选取了10项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评价了福建省9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同时,通过对各城市2010年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利用系数变异法并运用于topsis中,得出这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闽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闽北、闽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本文研究结果为今后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GIS技术对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出游方式、项目选择偏好等体育旅游行为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绘制的专题图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皖南皖籍大学生喜欢夏季出游,皖北皖籍大学生喜欢春季出游,处于安徽中间位置的大学生选择火车出游的比例最高,处于安徽边缘地区的安徽皖籍大学生选择汽车比例最高,考虑费用的7个市大多集中在安徽中部,其余10个市考虑比例最高的因素都是兴趣,喜欢爬山的主要集中在皖北地区,选择野营的主要集中在皖南等.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项目开发以及体育旅游活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毕节地区县(市)地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择22项指标,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划分。结果表明:毕节地区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工业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因素、社会福利和信息化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发展因素、人口增长因素五个层面,累积贡献率达95.914%。在进行区域聚类后可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一般区、低下区三种地域经济类型,较好地符合毕节地区县(市)经济地域差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客观认知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迁进程,构建了由18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结合2007—2010年间的具体数据选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模型对20个地市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动态评价,并对其聚类分析,其中选取的20个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城市,或者是重点合作城市。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特征比较明显,空间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构建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各区域经济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从各区综合打分得出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总体差异的各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出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存在差异原因,并相应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滁州市各个县、市、区2013年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用贝叶斯分位数回归刻画每一指标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处对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综合经济实力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天长市、琅琊区、开发区、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南谯区,对排序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各个指标因素对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在不同分位点处具有不同的力度。启示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时应根据各个县、区、市的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重视每一地区优势资源对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实力,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在引入居民生活质量等更为人性化的软性指标基础上,在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目标评价结果的同时,找出各项指标与主成分间的因果联系,以期建立一套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的科学方法,尤其是针对重庆等西部地区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面科学的分析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是合理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构建测度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和系统聚类法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为科学制定地区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