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众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而每一个民族的音乐舞蹈都有其独特之处,正是由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是我国音乐领域的艺术瑰宝。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众多民族几千年来的集体智慧结晶,包括传统民族歌曲、民间舞蹈、说唱音乐、传统戏剧音乐、传统民族器乐等艺术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五十多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研究传统民族音乐艺术,自觉承担起民族音乐复兴的重任.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更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  相似文献   

3.
杜冰 《成人教育》2018,(5):87-89
在成人教育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现阶段成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人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中,使成人教育与民族文化基因紧密融合,进而促进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化民族艺术教育途径,能够有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使之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推进成人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蕴涵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将其纳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可补高等教育之不足,可以传承和保护民族艺术,弘扬爱国情怀;加强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可抑制不良文化侵蚀,塑造大学生身心健康;感悟民间艺术创作精粹,提升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广,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音乐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我们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精华,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民族音乐,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美术之林中独具风格的民族绘画体系,它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代民族文化继承者,使传统的文化永不“褪色”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国画教学就是传播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校近年来以国画教学作为学校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我校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优秀民族艺术的熏陶巧妙结合,把"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情感"作为校园重点活动的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体验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用民族艺术滋养每个孩子的心灵,用民族团结凝聚每个孩子、激励每个孩子,使他们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以民族器乐为龙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美术之林中独具风格的民族绘画体系,它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出一代代民族文化继承者,使传统的文化永不“褪色”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国画教学,就是传播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校近年以国画教学作为学校特色,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学是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的一种推广、普及工作。因此,美术教育要求注入中华民族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国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树立民族情感、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族图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华文明的不息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民族图形艺术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应用,大到一座城市的布局,小至一个商标的设计,都能看到传统民族图形的影子。装饰设计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可以发挥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近年来,传统民族图形艺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反映了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在日益增强。文章概述了传统民族图形艺术的应用价值,阐述了传统民族图形艺术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现代化装饰设计中应用传统民族图形艺术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现代装饰设计中传统民族图形艺术的应用效果,以期实现强化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增强传承自觉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朝鲜古时调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它的艺术形式、主题思想的内蕴、艺术表现手法等,都与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它的艺术语言,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丰富的民族感情.可以说朝鲜古时调的艺术语言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取向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考察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取向对其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界瞩目。从大班起学习中国画是最佳时期,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艺术。自幼接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熏陶能使儿童产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培养幼儿画水墨画时应注重“欣赏观察一体验实践一发现想象和用心创造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进行设计艺术教学的必经之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艺术院校设计艺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理解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应该反映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我们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应该指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先进阶级倡导的、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表现民族解放斗争实践的文化。还有,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还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合乎规律的发展的产物,是与世界文化相比较,具有自己民族特点和民族传统的文化。内容上是如此,形式上也是这样。从以上各个角度综合理解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才是比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丰富的戏曲资源,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要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随着《艺术课程标准》出台,笔者将戏曲与艺术课程相结合,让古老的戏曲走进新犁的高中艺术课堂。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教师》2023,(24):3-5
龙狮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增强粤港澳地区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身份认同感。因此,文章作者研究了以龙狮精神引领民族文化复兴,提升粤港澳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首先,概述了龙狮精神与少年民族凝聚力;其次,对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度探讨了融合龙狮文化,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推动龙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7.
<正>京剧作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堪称"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宝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京剧引入中小学课堂,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青少年的血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但由于京剧的形成、发展及艺术形式的特殊性,与青少年有一段距离;而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要想在青少年当中传承,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研究和开发幼儿园民族文化艺术主题教育课程,寻找幼儿教育与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筛选适合幼儿园开展民族文化艺术主题教育的内容,并与幼儿园各教育领域、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间民歌演唱.它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由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方法.民族唱法是一门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始动摇。在这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中,负载着民族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持守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信仰,是传统民族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