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3年前,我从一个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了一名电视人,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走上的是一条永远处于冲锋状态的路。初到电视台,我被分配在新闻中心报道部,成为一名《辽宁新闻》的记者。我从心底里感谢那两年的工作经历,它为一个年轻记者的成长打下了坚实  相似文献   

2.
让稿子说话     
董强 《军事记者》2006,(8):62-62
从事报纸新闻的人,总希望赢得编辑和读者的欣赏、褒奖和支持。不管以什么方式,这种“赢得”最终要靠稿子说话。说到这个话题,我常常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段存章,他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一个是江永红,他从部队炊事员成长为解放军报将军记者。从农民通讯员到高级记者,段存章的路走得并不容易。1938年12月,出生在山西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的段存章,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售货员、会计、县委机关干部、山西广播电台记者。他靠自学走出大山,走进京城,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谁也不会想到,段存章当农民时,第一次壮着胆子给《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3.
陶宜军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全国新闻摄影年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他,是从一名退伍兵成长为一名副总编的。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 17岁入伍,心里始终铭刻着“每天作起点”的座右铭。新兵连分兵他被破格分到照相连当班长。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   如果说部队是熔炉,他就是这炉子淬出的好钢。 1985年陶宜军退伍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摄影记者工作。当时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记者工作,陶宜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我的信心来源于部队几年锻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到报社上班第一天,他就把行李搬进办公室,吃住在编辑部。为了…  相似文献   

4.
一兵 《军事记者》2001,(3):19-19
江卫阳常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使我这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战士!”  相似文献   

5.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我13年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较为艰苦的边疆和边防线上。我军驻守西藏、云南7000公里边防线上的连以下边防点,我基本上跑遍了。14年来,我到师以下部队采访的时间,每年平均在6个月以上。从业13年来,我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刊稿数量和质量指标。1993年以来,连续4年刊稿数量在军报记者部排位第一。13年间,我参与和组织完成了大小…  相似文献   

6.
刘霞 《东南传播》2010,(3):79-81
范长江是新闻记者的一代楷模。他的西北采访报道,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久负盛名的记者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从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报道可以看到要想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三识:见识、胆识与学识。  相似文献   

7.
张磊 《军事记者》2008,(1):66-66
从一名新闻写作的“门外汉”到一名能够独立采写新闻稿件的报道骨干,回顾自己一年来的成长经历,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恩师、我部政委——盖恒国。正是由于他的无私培养和悉心帮带,使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8.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回顾我13年走过的军事新闻道路,有4个阶段的经历,我倍加珍视。在西北的戈壁里找饭吃1983年3月至1986年8月,我在解放军报驻兰州军区记者组独立工作3年5个月。我永远记得公布记者任命那天,军报记者处领导找我谈的话:“一个军事记者称职不称职,3年就能跑出来。给你3年时间,在西北戈壁里跑,不行的话,就干别的吧。”我深却,给3年时间来判断一个记者是否称职,…  相似文献   

9.
去年8月,我做为惟一一名军工,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军区联勤部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听着政治部孙主任和北京军区军报记者站原站长赵苏的讲话,我心情格外激动,真有种做梦般的感觉。可一想到几年来我发表的稿件贴了满满4本时,心里也便踏实了许多。 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而我却正是在这个年龄走上新闻写作这条路的。9年前,我像许多女青年一样,为弥补未穿上军装的遗憾,选择了一位军人做伴侣。尽管部队与家相距不远,但爱人按部队规定每周只回家一次。他是政治处干事,经常有文章见报,而我每天除了上班便是去幼儿园接送女儿,…  相似文献   

10.
蒋剑翔是永州人,中学时代就爱好写作,在部队发表过不少作品,任乡党委书记时弃官从文,到永州日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著述颇丰,被评为高级记者。新闻天地论文版创刊时,他经常惠寄  相似文献   

11.
说起抓新闻,不同的人.方法不一样。有的人热衷于跑会.希望从会上抓新闻:有的人爱跑政府机关.善于从机关的信息中找新闻。我是一名以跑农村为主的记者.在20多年跑农村的过程中.我对农家院产生了感情.热衷于从农家院里找新闻。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家院里新闻多。  相似文献   

12.
突然接到《记者摇篮》通知.要我写一篇有关个人成长经历的东西,心里打起鼓来:在时代商报新闻一线工作10年有余,从实习生到见习记者,从见习记者到记者,从记者到主任记者,从主任记者到副主任,从副主任到主任,我兜里揣着的始终是一纸专科文凭和一个与新闻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机电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倪孝才、李闫报道:“我能够在5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兖州电视台聘为记者,多亏部队十多年的培养,多亏新闻报道工作锻炼我成长!”7月5日,空降兵某部转业士官报道员周广慧在该部新闻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动情地谈起了自己从事新闻的经历和体会。 周广慧1988年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他开始拿起笔讴歌军营生活。没想到他的第一篇处女作《节日楼前静悄悄》便上了《空军报》的头版头条,他一下子便成了该部的新闻人物。此后,他担任报道员12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空军》、《新闻与成才》、《湖北日…  相似文献   

14.
从通讯员到记者──青年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成长道路陈力丹本栏责任编辑艾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了,无论他身后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始终被公认为19世纪的一位智慧伟人。马克思由衷地称赞地说:“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不...  相似文献   

15.
与共和国同一生日的焦作日报总编辑柴国庆,当年在部队就是新闻爱好者。这位1970年入伍在新疆戍边的青年本来干的是军事教官,后因偶然参加一次部队新闻写作竞赛,初露锋芒,被选调做了专职新闻干事,从此他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他转业后第一批来到了报社,从普通编辑、记者到部主任,从副总编到总编,一干就是12年。在他去年6月接任总编辑的时候,担子并不轻松。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办一流的报纸,创一流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我进入齐鲁晚报还不到两年,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为一名职业记者,期间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事情。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两件最让我难忘的小事,这里面承载的是晚报人的激情与信念,是一个新记者的成长与挫折,是我所有的感动与收获!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19.
钱峰 《新闻实践》2011,(4):43-44
作为一名从事9年多新闻工作的记者,笔者经历无数个新闻现场。从大的方面说,我先后到过四川大地震现场、奥运会现场、世博会开闭幕式现场、“绍兴万人助学贵州行”现场等等;从小的方面说,我是绍兴晚报跑现场突发新闻较多的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在现场》,是眼下军报部队新闻版开设的一个专栏,刊登的都是来自部队火热一线的目击新闻。身处信息发达的多媒体时代,对一名军事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我在现场”4个字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亲历中深入,仍是采写鲜活新闻的一把“金钥匙”。下面,我结合近些年的采访体会,谈几点具体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