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服务节目,它是一种具有较强娱乐、消遣功能的节目。近年来,受众对这类节目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节目所要求的品位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在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如何把自办娱乐节目办好,不断增强这类节目的魅力与吸引力,是使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开创栏目的多样化,不断增强节目的新鲜感。这类节目展示在电视屏幕中,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受众能从中得到轻松与愉悦,受到思想启迪与艺术熏陶。时代在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充实与提高,这是促…  相似文献   

2.
李向平 《视听纵横》2004,(5):108-109
在众多的广播艺节目中,有一类节目是专门介绍艺术家或艺术家作品的艺专题节目,我们姑且称之为“广播艺专题节目”。这类节目的特点是通过对艺术家的采访以及介绍来分析作品的特色,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高贵品格等。这类节目的采访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和基调外,还要注意它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3.
广播夜间谈话节目,就是指在午夜通过人际交往中的自然交谈方式,实现大众传播的特定功能的节目样式。这类节目多安排在午夜前后,由主持人与打进热线电话参与节目的听众一起就恋爱,婚姻,家庭,事业,伦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观点,这类节目既是一种新的广播形态,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新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谈话体的有声语言为节目主体的电视节目日渐增多并形成气候,这类节目被笼统地称为电视访谈节目。截至2001年9月.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已多达179个,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增减减,但总的趋势是有增无减。现在,包括电视台制作播出和独立的节目公司制作发行的这类节目的总量大约稳定在250到260个的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5.
在港台的传媒产品中,除了搞笑影片、电视剧以外,也有不少电视节目属于“搞笑”风格,节目主持人施展各种手段来引发观众的笑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不无关系,同时也受到地域文化及人文背景的影响。这类电视节目以现场综艺类、游戏类、话题类为最多见,因为这类节目在现场操作,需要一种活跃、欢快的现场气氛,而且从选题上来讲,其通俗性、趣味性比较强,“搞笑”的潜力也比较大。另外,观众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对这类节目也抱有开心取乐,缓解一下紧张神经的期待心理。因此,搞笑型的主持风格无疑就成为这类节目的首…  相似文献   

6.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全国省级电台从事《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同志一起交流。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经把这类节目定位为是一种热线理政节目。如果把这类节目视为《阳光热线》或《行风热线》,其含义就停留在原来的监督层面上;而如果把它视为“理政热线”,则是从政府行政角度观察其功能,表明传媒的一个热线节目发挥了理政职能。  相似文献   

7.
李京 《视听纵横》2001,(4):89-90
主持人节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颇受欢迎的节目形式。目前,主持人越来越成为电视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主持人如何更好地融入节目,使节目日臻完善,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而使这类节目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主持人语言应规范、亲切和有色彩。  相似文献   

8.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9.
王晶 《记者摇篮》2005,(5):34-35
心理咨询类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受众借助电话、无线电波进行对事物的看法以及思想情感交流的一档节目。这类节目有两大特点:一是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对象面宽,有恋爱、婚姻、理想、事业、法律、社会、心理等等问题,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二是参与的听众多是对某一事物或问题不理解,迷茫、困惑。节目以为听众解疑释惑、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内心冲突,弘扬主旋律为宗旨。因此,有人说这类节目是社会的减压阀,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专题片可以简单地从文字本身理解:具有专门主题、题材的影视作品。这类电视作品相对日常栏目播出的节目,从节目定位、节目取材、节目周期等都具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呈现出特有的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11.
谈话节目(talk show)在西方电视界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美国,每天的黄金时间段,各频道争相举办谈话节目,白天则几乎全被这类节目所覆盖。目前中国各电视台也纷纷办起了各类谈话节目,谈话节目成为近几年世界电视发展的趋势,它体现了一种传播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电视资讯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它让电视的色彩更加绚丽,和传统意义的新闻节目相比较,资讯节目更通俗化,更贴近受众需求,作为电视资讯节目的编制人员,笔者对这类节目的编辑制作技巧进行了番思考,现总结如下!以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电台中普遍设有医药健康类节目,这类节目内容包括健康医疗知识讲座、主持人讲解播报健康、医药保健产品推销等。本文将着重对医药保健产品广告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力求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这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的节目内容,从而找到一个两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莫文 《视听界》2007,(6):69-70
在广播电视界,教育性节目被称为社会教育节目(简称社教节目),其所进行的教育主要面对社会公众。根据节目中教育形式的不同、传授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差异,社教节目可分为纯教学节目和知识性和教育性节目两大类。教学节目以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些教育性节目甚至可以向社会招收学员,制定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承认学历并颁发文凭。这类节目曾经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孟琳  宋晓民 《记者摇篮》2004,(4):36-36,62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当中,服务性节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节目办好了往往可以吸引众多的听众.拥有忠实的听众群。近几年来,抚顺电台开办了《交广中介》、《希望之路》、《听众热线》等五六档此类节目.而这些服务性节目又与广告节目有较大的区别。从精办这些节目的实践中我们感到,服务性节目之所以长盛不衰,之所以魅力十足.关键是  相似文献   

16.
杨依 《传媒观察》2005,(8):56-57
人物访谈类广播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事件采访,它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对被访者的访谈,反映出主人公对于生命历程和事件的叙述与感怀。它使用的是过去式,而非一般新闻要求的时效性。所以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把握被访者的叙事方式和特点,在被访者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摘取最适合节目需要的事件,激发被访者的精彩言论,都需要一定的技巧。笔者希望通过主持这类节目的经历,探讨一点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18.
养生节目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服务功能,因此养生节目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并在节目中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法。服务功能体现在有用、实用、管用三个层面,要充分运用电视化手段实现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更新、升级服务理念,节目内容、选题角度要多元化。实用的服务性是这类节目的生命力所在,失去了服务性,或是将服务性流于形式,都将损害节目立足的根基,危及节目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电视传媒所传播的节目族群中,有一类节目以其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吸引着中国观众十余年来的密切关注。这类节目既不是像新闻、资讯类节目那样,因其自身内容的“易碎”品性而被观众迅速不断地“弃旧图新”;也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因其很大程度的市场化操作导致对观众口味的一味迎合,而“只领风骚三五天”。相反,这类节目以其自身题材的平民化、大众化,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形式的追求“纪实性”、过程相对完整性,特别是以其自身内涵的极富人关怀特征,而在观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许多节目对观众心灵世界起到了无声的抚慰、滋养、丰富、升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各电视台为丰富节目内容,纷纷推出一批游戏类的节目。如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北京台的《欢乐总动员》、中央台的《城市之间》、上海台的《幸福快车》等。这些节目,以其热闹、轻松、健康、活泼,形式别具一格,在观众中叫好叫座,收视率颇高。 伴随着游戏类节目的开播,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便应运而生。由于这类节目的个性所决定,主持人的风格既不同于新闻类节目主持人,也有别于综艺类节目主持人。这类节目主持人,以其强烈的参与意识,溶入整个节目之中,与节目浑然一体,融洽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