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1.08-2.04GHz太阳射电频谱仪”所观测的2003年 10月27日太阳射电爆发事件中,发现有非常明显的尖峰辐射群。在对这些尖峰辐射应用小 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用记录尺度和特征检测两种方法计算出其最小带宽和平均带宽,并对 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7-I0017
[导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澳大利亚SKA项目专家对此评价说:“射电天文学的未来已经到来。新华社堪培拉6月12日电(记者徐海静)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  相似文献   

3.
吸积盘是现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课题,涉及到了天体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的124个射电类星体(包括55个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6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黑洞质量和宽线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黑洞吸积盘的吸积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率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两类射电类星体的宽线区辐射的光度可能是由于吸积盘辐射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我从1954年以来,成天和古书打交道,重点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1955年和1965年在《天文学报》上发表的“古行星新表”和“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与薄树人合作)被译成英、俄文等多种译本,在世界上被大量引用.1979  相似文献   

5.
钱志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上海天文台,曾任射电天文研究室主任、中科院射电天文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及嫦娥一期工程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技术子系统主任设计师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日,记者采访了为我国嫦娥工程及射电天文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钱志瀚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依托单位:乌鲁木齐天文站。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射电天文为方向,在天文学方面开展射电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射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快速射电暴这一全新的极端射电爆发现象,自2007年首次被美国科学家Lorimer等人发现并报道之后便很快成为当前天文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快速射电暴的产生机制和物理起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鉴于快速射电暴极短的爆发时标、极高的亮温度等特征,很多天文学家猜测磁陀星(magnetar)是产生快速射电暴的最佳候选体。磁陀星一般认为是磁场极强的中子星(也可能是奇异夸克星),其磁场可以达到十亿特斯拉,  相似文献   

8.
婴儿行星     
520光年以外的奇迹。 就在现在,在金牛座,一颗行星正在编号为“HL Tau”的恒星周围的尘埃和碎石中生长。这颗名为“HL Tau b”的原行星也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年轻的行星。一个英国天文学家小组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超大阵列无线电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注意到了一处超亮的区域,从而发现了“HL Tau b”。天文学家确信,这颗年轻行星的年龄只有几十万年,直径约为15亿千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10-I00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支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利用位于美国和法国的射电望远镜,在“大犬座VY”恒星所在的区域发现了氧化钛(TiO)和二氧化钛(TiO2)。这是研究小组第一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TiO和TiO2。实际上,这是首次在太空中发现钛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2):3
中国将有一台“巨无霸”式的天文望远镜:它的口径将达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曾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的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近期已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奠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  相似文献   

11.
动态     
正新方法算出射电核光度函数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增刊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成果,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用统计学的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对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星系核是一类特殊的星系,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天学家在用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茫茫太空进行观测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些射电天体。但是,用光学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却找不到它们。直到1960年,美国天学家利用口径5米的巨型望远镜,才发现了一个编号为“3C48”的射电源对应于一颗暗星,这颗暗星紫外辐射很强,此外,它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射线。两年后,在澳大利亚,又有人发现另一射电源“3C273”也对应于一颗暗星。人们经过分析研究,判定它们不是银河系内的恒星,而是银河系以外的一种新型的星系物质。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7,(11):125-125
地球上的小偷一般觊觎珠宝、文物和钱包,然而对宇宙空间中的“星系小偷”来说,别人的气体燃料是它们的最爱,因为这些气体可以用来创造新的恒星。美国天文学家利用NASA斯匹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一项观测,捕获了一个上述的“强盗”——3C 326 North射电星系。该星系正在抢夺比它弱小的邻居——3C 326 South星系的气体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学观测的缺点和射电的优点,我们设计了一套利用简单无线电装置进行流星雨观测的方案,并对其结果与误差进行了分析,对业余爱好者的射电观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叔华小传     
《今日科苑》2017,(3):40-41
叶叔华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主要从事综合世界时的精确测定和地球自转等方面的观测研究,在组织中国各天文台参加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的建立、负责中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的建设、负责“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重大关键项目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专家简介:董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涉及射电天文技术、医疗仪器技术、空间天气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电天文技术及其转化、空间天气,包括太阳射电爆发—导航通信、地磁活动—人体健康等。多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2项,总经费300余万元。共计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47项。研究成果总共创造产生约1400  相似文献   

17.
张蜀新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70-673,688,689
1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各项研究和进展,如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研究,脉冲星、超新星和星际磁场研究,黑洞和AGN研究以及宇宙学研究等。结合这些研究,介绍射电技术方法的研究和主要的设备能力建设情况,并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平庸原理根据人类自身的经验可以认为,原始的文明至少应与这样一些对象有关:农牧业、城市、陶器、冶金、文字等。较先进的文明则表现为电能与核能的应用、建立射电天文学、进行空间探索、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这些乃是一个文明世界有能力向异星文明显示自身的存在,或可望搜寻到其他文明的起码条件。目前我们所知的文明种族只有人类本身。人们在探索地外文明时,就不得不借鉴人类自身的文明进行推理。“平庸原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运用  相似文献   

20.
射电望远镜——“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开始利用工具轻易地从天空捕获“噪音”,但在一年半以前,人们就从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了一个显著的音调。今天全球的监听点都调谐到这一1420兆周的高峰值单音上,并从中获得宇宙的新图像。这些信号携带有太空悬乳液聚合氢的信息。新型氢射电望远镜(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