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7,(7):56-58
甘地是为印度独立而奋斗终生的民族英雄,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甘地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为印度民族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影响力几乎能与宗教相媲美,其辉煌业绩千秋万代永垂不朽。然而,他却在1948年的教派纷争中遇刺身亡,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2.
对未来的“圣雄”甘地来说,南非时代(1893-1914年)是他宗教、人生观成形的关键时期。甘地在立足继承印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注重吸纳欧美名家的思想,尤其推崇列尼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人生追求,并在自传中,把托翁称为影响自己一生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双鞋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上了车,可是他的一只鞋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掉下去的方向扔了下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很有用。”这个人叫甘地,在印度,他被尊称为“圣雄”。犤解读犦一个人的伟大,首先是灵魂的伟大,其次才是才华的出众以及他取得的成就。一双鞋  相似文献   

4.
避热炒,烧冷灶,不去问热门焦点,何妨作冷书闲谈。 《托尔斯泰日记》。 俄罗斯的托尔斯泰(1828—1910),在世界,在中国,都曾经是一个人热门。印度的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中国的满清遗老辫子先生辜鸿铭,都曾和他通信。甘地在南非办过“托尔斯泰农场”。列宁称他为俄罗斯农民的一面镜子。我国的小学课本中还有他。可是现在他冷落了。何以见得?有书为证。  相似文献   

5.
家长会     
阿仁耳边一直响着好友小强的话语:“家长会无疑是我们最难过的日子之一,除了在痛苦和恐惧中等家长回来,家长回来后,要是脸色阴沉,还免不了一顿臭骂或毒打,家长会就是我们的‘受难日’呀!”“小强故意在制造恐怖。”阿仁自言自语起来。正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阿仁拿起听筒,竟是小强来的电话:“喂,据我所知,你的英语不及格呀,看来今天家长会后,你可就惨了,受难日呀!唉,我可是做好了被老爸狠打的准备。保重呀,朋友!”小强说完便挂了电话。放下电话,阿仁的心再次悬了起来,额头上还冒着紧张的汗珠。“怎么办呀,妈妈一定会因为我的英语成绩骂我的…  相似文献   

6.
小哲理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去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够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请帮帮忙!”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相似文献   

7.
黄平 《当代电大》2006,(4):25-25
甘地是印度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有一次,甘地乘火车外出办事,由于拥挤,他上了火车才发觉自己的皮鞋掉了一只,而此时火车已经启动。要知道,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印度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拥有一双皮鞋还是很不容易的。正当全车厢的人都在为甘地惋惜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迅速脱下另一只皮鞋扔到了车窗外。甘地的举动让所有的人都大惑不解,有人就问甘地:为什么不想办法找到掉了的那一只皮鞋,反而把另一只也扔了下去?  相似文献   

8.
张帆 《历史学习》2001,(3):34-35
20世纪初,在亚洲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手纺车对抗坚船利炮,以精神力量对抗物质力量的运动。这就是传奇式的印度“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相似文献   

9.
甘地——圣雄。 以他的性格,他的自传换一个人来写或许会更引人人胜。但是,这样会丧失许多朴实而纯粹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东方有二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和川端康成。但桂冠到手之后,两人的境遇很不相同:泰戈尔获得了众口一致的赞誉。他的印度同胞从此改变了过去对他的冷漠。由衷地感谢他为印度民族增光添色,崇拜他为“圣人”,把他推到与“圣雄”甘地并列的地位上顶礼膜拜,其狂热的程度甚至连作家本人都感到很不是滋味,反而生出许多悲凉和孤寂来;川端康成似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后,争议越大,观点的对立也更为明显。虽然许多人肯定川端对日本文学的贡献,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天  相似文献   

11.
甘地(1869~1948)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之为圣雄和国父。甘地在哲学、政治、反帝斗争以及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思想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财富,尤其是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甘地一生致力于反对经济剥削和政治不公,提倡社会主义,但他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贫富之间的诚信实现社会主义。不理解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而不是道德或所谓的诚信。由于时代、社会和阶级的局限性,甘地的社会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12.
生命     
什么是生命? 在这金秋的十月,我独自踏上了这条百叶飘零的小路上,厚厚的落叶被我踩在脚下,特别松软,感觉就像在毯子上。忽然,从林间跑出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愤怒地朝我大叫“嗨,不许踩着小生命!”似乎,我被他吓着了,停住了脚步。我望着前面准备去“踩”的树叶,我有点惶恐,又有点惊讶,又有点不知所措。“小生命?踩?”我呆住了,又看了看小男孩,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的火焰。我下意识地走到了空地上,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捧起了两片叶子,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小男孩说的话,尽管他已经走了,忽然我想起了一句话——“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带着一种抱歉的心情,我低下了头。“这是一种生命,这就是生命。”我高兴地说,我庆  相似文献   

13.
一問題的提出摩罕达斯·卡兰昌德·甘地(1869-1948),是印度傑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領导者,数十年来,甘地遵循着自己的“理論”——“非暴力抵抗”从事印度民族解放斗爭。甘地的經济理論,是甘地主义——非暴力主义的一个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即所謂“手工紡織”运动。在过去,人們对甘地的以“手紡車”为中心的經济理論曾有各式各样的評价,其中許多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要求史学工作者重新全面而正确地評述甘地的历史作用,这是一件光荣的任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試图就甘地的以“手紡車”为中  相似文献   

14.
印度有个人,有一次上火车时,不小心一只鞋掉到了铁轨上。火车就要开了,下去捡已来不及,许多人为他感到茫然失措。这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他把另一只鞋脱了下来,扔在那只鞋旁边,从容上车了!他的这一举止,把所有的人都看呆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样,穷人就能捡到一双鞋了!”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回答:自己都没鞋穿打赤脚了,心里却还想着穷人!这个充满爱心的人就是甘地。他的善良他的爱心为他积攒了人气,积攒了声望,使他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并被尊为“圣雄”。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关照他人,就是关照自己。其实,每个人…  相似文献   

15.
抉择     
“”一声 ,一只黄绿相间的小鸟被击落在地。我的心猛然地抽动了一下 ,涌起一阵难以遏止的愤怒 :这满脸横肉的皮草商 ,他不是说只拿“王子”的皮毛吗 ?还伤害小鸟干吗 ?我假作平静 ,强颜欢笑地向他投以胜利的祝贺。为了偿还家里的债务 ,我必须学会忍耐……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是多么的亲切和熟悉。五年前 ,我就是在这里 ,救了一只漂亮的小母狼 ,她被捕猎器夹住了脚 ,我给她取名“王子”。我和“王子”一同生活了近乎两年。那是一段令人回味的日子 :“王子”摇着尾巴 ,旋风一般扑过来 ,温驯地舔着我 ,它的眼睛清澈而温柔……往事如烟 ,三年…  相似文献   

16.
可怕的二战总算结束了,人们都希望和平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很快,有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著名,因为他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愿——用"和平、不流血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人叫甘地。许多印度人尊称他为"圣雄",就是品格高尚、富有智慧而受人尊敬的人。不过,我还想知道他的更多故事,比如,他是怎么让印度取得独立的,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律师是怎么变成政治家的呢?  相似文献   

17.
黄光 《班主任》2002,(3):22-23
一天早上,我正在班上重申纪律,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又迟到了。他气喘吁吁地说: “我今天早上……”看着他那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样子,我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的辩白: “不要说了,给我在门口站好!”可下课以后,门外早已不见了他的踪影。同学们看着我愤怒的面孔,在小声议论着什么。我知道,几十双眼睛都在看我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8.
“什么?”两人异口同声,接着是不爽地将书包甩在桌子上,两人对视,走之。这便是我与同桌第一天第一时间所发生的事。由于对他有成见,所以一直不同他讲话。“小A!”一声疾呼吓了他一跳。“干吗?”他无精打采地问。“作业!”那同学眉飞色舞地看着他。小A边说边回过头:“未有。”那人不依不饶,用笔有节奏地敲打着小A的后背,小A却将身一扭甩了一句:“你这厮甚烦,告诉你没有了。”我瞥了一眼,那作业本安然无恙地躺在桌上,小A似乎意识到了,急忙将本塞进了“满满的抽屉”,快乐地走了……  相似文献   

19.
“你就从来没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愤怒地喊出这句话,然后满意地看到它所引起的妈妈错愕的表情,愤怒又促使我冷冷地抛出下一句:“我真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  相似文献   

20.
这可怎么办呢?我把吴老师还没保存的资料给弄丢了!赶紧去认错,说不定会得到原谅的。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办公室。吴老师见了亲切地问:“黄蔚栋,有什么事吗?”我把刚才的事说了。“啊!那太可惜了。”吴老师既惊讶又生气,沉默了一会儿,他让我先回教室。上课了,我坐在位置上忐忑不安。吴老师走进教室后,先讲起了故事:“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到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要他。最后,他去了一家小公司,可是,连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他。留学生愤怒了,他问:‘你们为什么都不肯聘我?难道我的学历不够高吗?能力不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