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丹 《考试周刊》2013,(81):152-152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问题和习题的区别。习题,英文是exercise;至于问题,英文则是problem。一般来说,问题的范围要大些。数学问题分两类:一类是常规的,即背景简单、条件明确、答案唯一、解法常见的问题,习题和考题中多半是这类题目。另一类是非常规的问题,这类问题设置的情境相对复杂、条件隐含、答案开放,没有现成的解法可以套用,常称之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所谓问题解决,专指解决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中重要的解题策略,在许多问题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设而不求"在解决相交弦问题、定值与定点问题、方程问题、参数范围问题、最值问题、存在性问题等问题时十分有用.其常见情形是,所给问题中出现了两个点,这两点可能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可能是圆锥曲线与圆锥  相似文献   

5.
李晓敏 《教师》2008,(5):42-43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坤 《教学与管理》2012,(27):123-125
"助":帮助、协助、助推。"答":回答。"助答":可直接理解为帮助、协助、助推学生回答问题。和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一样,助答问题也是有效问题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重视问题提出前的设计、问题提出时的呈现方式等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重视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提出是远远不够的,同样  相似文献   

7.
问题导学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的、以问题牵引、问题引导、问题解决为主要方式的教学策略:主要设计思路是问题设置、提出问题、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实践研究表明:实施问题导学式教学,设计系列的学生活动、设置系列的问题串,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力,这里所讲的问题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创设悬念提出问题;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强调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有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提问是每堂课的关键。听课中我们发现一节课中教师虽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大量的是琐碎的问题,必然造成知识点的支离破碎,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并提炼出一两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它能改变课堂冗长、繁琐、低效的状况。而其他的问题往往是由这个核心问题派生出来的,或与这个核心问题息息相关。抓准了核心问题,那么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学生的思维就有了聚焦点,学习的主线就清晰了。一、核心问题的特征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问题,其他问题都是与之存在逻辑联系的派生问题,解决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数学问题的衍生物.数学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是与中国独特城市化、工业化相联系的问题;还是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坚持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城市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权学俭 《甘肃教育》2014,(22):111-11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提问氛围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作怪。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是训练和呈现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是生活应用极为广泛的文体。它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基本构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就是指南和靶子,“问题”意识是写作者情怀的体现,也是议论文的灵魂、生气和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5.
吴康 《太原大学学报》2007,8(2):132-134
“三农”问题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全局性的系统问题,甚至连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分别都是由系列问题组成的问题组。“三农”问题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产生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初中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佳,这是所有数学老师遇到的难题,也是值得数学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问题情境是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枢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很好的途径.问题情境主要分为现实的问题情境、新异的问题情境、探究的问题情境、动手实验的问题情境,类比的问题情境和开放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问题、文化问题和质量问题是大学内部的几大主要问题。其中制度的创新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问题。高校人事制度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长期以来制约高等教育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它的改革是高校一切改革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思维源于问题,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是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兴趣、问题驱动学习任务的开始。层次问题驱动、反向问题驱动、链式问题驱动、生活问题驱动等途径,是促进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力问题驱动,使批判、迁移、建构更自然地走向反思,这能大大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数学的精髓,是问题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实践锻炼的平台.问题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于数学问题案例这一载体,搭建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分析、解答问题等活动的过程.同时,学生在问题解析过程中,学习素养能够得到逐步的提升和树立.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就如何开展问题性教学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分析、解答不等式问题案例进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一、紧扣不等式章节重难点,设置典型性问题案例问题案例是问题性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载体和平台,问题案例的有效设置,对问题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