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练笔要生活化、情趣化、童心化。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练笔和终身用笔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的练笔兴趣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写作练笔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时,要与学生作平等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认真完成练笔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写《做不倒翁》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准备了哪些材料?再让学生看着老师做“不倒翁”,要注意步骤。然后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不倒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莫琴艳 《成才之路》2011,(26):41-41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提到作文,学生总是叫苦连天。那如何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作文困境呢?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引导学生积蓄素材,变“无话说”为“有话说”。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变“不会写”为“我能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技能和方法。这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课堂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自然地将自己的感受倾诉出来。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设计灵活多样的练笔,掌握随文练笔的最佳时机,找准训练的突破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诱发创新热情,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4.
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的能力 ,调动学生写作练笔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写作练笔的内驱力 ,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呢 ?在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情感教育 ,引发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作练笔也是如此。据我了解 ,有的学生害怕作文 ,厌烦作文 ,面对作文题长吁短叹 ,无从下手 ,并不是不知道作文的重要 ,关键是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用情感教育来引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写作…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的写作因素,精心设计小练笔,并把“小练笔”挤进课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小练笔的训练,目标集中,费时少,见效快,而且方法灵活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整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小练笔”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要练硬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了“拓展课文情节,丰富艺术内涵”的小练笔,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大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练笔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训练形式.在教材中选择一两个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巧妙设计.就可积累学生练笔的理想素材.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让静态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生动语言。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方式的简便易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免也存在着设计随意、目标指向不明、训练过度、为练而练等弊病。笔者认为要有“的”放矢.增...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勤练笔,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从练笔中加深对文本的领悟,享受练笔乐趣。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让“练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就如何把“练笔”挤进课堂,开辟练笔天地,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学生博闻强记,可思维水平一般;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可进人社会后一无所成;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可离校后却能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事实上,我们的课堂里没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聚集.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亟须转变观念和方法,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差异资源,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文练笔是阅读与习作的桥梁,既服务于阅读感悟,又有利于训练表达,已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出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引领,学生的表达能力始终不见提高,随文练笔因此进入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怎样让随文练笔走出低谷呢?我认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语言、写作技巧,跳出文本的窠臼,构建随文练笔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习得言语技能,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唐红 《学周刊C版》2011,(11):70-7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我们认为个性化教学的观念策略是:1.让学生给自己制定每天要通过的目标.2.给予选择权。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几种期末作业形式,供学生选择。3.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教师要提供能让所有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为每个学生制定目标。教学设计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肯定学生的成就.制订评估计划;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练笔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直是我多年苦苦追求、探索的目标,现将自己粗浅的体会写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通过练笔,培养“写”的能力。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我提出了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小记”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初中三年下来,每个学生就有百余篇。学生通过写“小记”的练笔,可以把自己日常捕蛇蝎、捉虫鱼的活动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相联系抒发感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整合,首先.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要有人文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最后.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让学生创新火花绽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练笔是教师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更是不容置疑的训练项目。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如能实现阅读与练笔的“无缝链接”,就能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为学生练就生花妙笔提供可能。但如果教师目中无人、顾此失彼、不分青红皂白随意设计,不管年段特点任意训练,就会让练笔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目中无人,揠苗助长案例:一位三年级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是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小练笔篇幅短小、易练习,是教师提升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利器”。文章提出提升小学生写段能力的策略:首先,仿写为先,通过多元场景仿写、对象替代仿写、句式承袭仿写,让学生言语迭代升级;其次,多维续编,让小练笔合“情”合“理”;最后,通过补写护航,让小练笔段中添“花”,让每个学生敢写、会写、乐写,全面开启他们的“悦写”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靠每学年的十几篇习作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外,还让他们经常结合所学课文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20.
冯兰 《天津教育》2001,(5):41-42
谁都希望学生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心灵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多年来,我一直尝试“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提炼,读后练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一、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