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意”解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秦王对唐睢讲的这样两句话:“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本上对“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注解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把他)放在心上。错意,注意。错,同‘措’。”这样注解,有点牵强。关键在于对“错意”的理解上。体味秦王的话语,是要托词表达出“我为你着想,你却不为我着想”的意思,以借故责难,施加压力。他先向唐睢宣称:泰国之所圮l灭韩亡魏而让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存者,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肯违背他的心愿(意即没有一并灭亡他)。接下去又反责安陵君: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他扩大领土,而他却要不顺我的心原,是看  相似文献   

2.
课本译为“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把他)放在心上”。“以”被对译为“因为”,“为”被对译为“是”。这样译释,使人们以为骄横的秦王真的尊奉忠厚长者,让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生存下来。这不是文章的本意。我认为“以……  相似文献   

3.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中唐雎是一位英雄,我希望学生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斗争的英雄精神。课堂上,我问:“同学们,假如你是唐雎,面对秦王的威胁应该怎么办?”学生们议论纷纷。李伟沉默着,他是个成绩优良的学生。我说:你能谈谈看法吗?  相似文献   

4.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5.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6.
唐睢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睢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睢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睢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  相似文献   

7.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后感是在读的基础上发感想,因此在写法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这里笔者谈谈写作时必须避免的四个问题。一、抄录原文,叙多感少。这样的读后感,不是大段地引用原文,中间只夹些过渡性的话,就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原文中的故事、人物等,写成“读后搬”。如一个学生读了《唐睢不辱使命》,读后感大意这样写道:开始“我”读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心想,安陵君一定会答应秦王,又往下读到“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才知道安陵君因爱国不交换土地;紧接着复述唐睢和秦王的一场舌战,赞扬唐睢不畏强暴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是选自《战国策》的《唐睢不辱使命》,其中有一句话“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该页书下注释⑤是这样解释“其”的: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相应的“问题探究”部分中说所谓“其许寡人”就是要服从他,不得违抗,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另外在“有关资料”部分里也说,“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我认为这样解释“其”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9.
《唐睢不辱使命》一开头引秦王告安陵君的两句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对其中第二句目前理解不尽一致,标点也有叹号和问号之别。分歧的重点在“其许寡人”四字。作叹号者多理解为强令语气,作问号者理解为委婉请求语气。前者如南方五省区合编的教学参考资料,将虚词“其”解作“可要”,“一定”,  相似文献   

10.
《唐睢不辱使命》(初中语文第五册)一文,写秦在先后灭了韩、魏两国后,又想用欺诈手段吞并魏的属国安陵。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交涉。唐睢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在秦王(始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恫吓下,针锋相对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作为回答,终于迫使秦王长跪谢罪。  相似文献   

11.
板书:22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上述板书是这样构思的:其一,这篇文言小说按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横看,在“开端”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个主人公都已出场。纵看,主人公唐雎在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其性格变化依次为:临危不惧、沉着应付、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样,纵横脉络分明,结构清晰。其二,两个主人公唐雎、秦王的迥然不同形象在对比中跃然纸上。由于这堂课板书较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较好。《唐雎不辱使命》——板书梳理文章@侯宪文$河南济源邵原…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不少作家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也是匠心独运。解读标点,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意蕴丰厚的语言世界。下面将以三文为例,说明课文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种标点符号。一、单个标点的特殊使用。《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换常理来说,句末应用问号,  相似文献   

13.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流程,徐江先生给初三和高二的学生讲《唐雎不辱使命》,哪个年级的效果更好些呢?按常理,答案自然应该是后者.实际情况有些出人意料.徐先生印发给学生的学案上有四组问题,第一组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梳理,包括题目的重新拟定、层次的划分及层意的概括;第二组重点解析秦王,包括秦王“以大易小”的心理诊断、为秦王得到安陵设计新策略;第三组是站在安陵君的角度,阐述婉拒秦王并非“轻秦王”,为其写辩护词;第四组概括秦王受挫的根本原因及给后人的启示,并对文本的“不合理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15.
3月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和小伙伴玩游戏时,不小心把裤子撕破了,我一边擦(cā)着眼泪,一边说:“妈妈,我的裤子破了,我要新的!呜呜呜……”于是,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新裤子,说:“小宝贝,来,快穿上,这条裤子可漂亮了!”我一听就乐了,说:“妈妈,你转(zhuǎn)过头去,男的换(huàn)裤子,女的不能偷(tōu)看!”妈妈说:“好好好。”这下我放心了,连忙脱(tuō)下旧裤子,穿上了洁白而崭(zhǎn)新的裤子。只听妈妈问:“好了吗?小宝贝。”我认真地说:“好了,妈妈,你可以转过来了。”妈妈转过头来问:“怎么样?舒服吗?”我高兴得在妈妈面前转(zhuàn)了个…  相似文献   

16.
邓元志 《学语文》2003,(5):37-37
汉乐府民歌《焦仲卿妻》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王莹《中国文学作品选》 :“见 ,蒙。录 ,记 ,挂念。这句和下句说 ,既然蒙你记着我 ,希望你不久以后来接回去。”(上册151页)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君既若见录 ,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 ,被。录 ,收录 ,引申为纪念。”(上册221页)把“君既若见录”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或“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看似说得过去 ,实则无法坐实。“若”字何解?“我”从何来?释“见”为敬词“蒙”或为介词“被” ,均不当 ;释“录”为“收录 ,引申为纪念” ,也不妥当。先说“…  相似文献   

17.
别样的爱     
清晨,小君的妈妈一看到我就对女儿说:“说呀,对老师说呀!把昨天在家里的话对老师说。”而小君拉着妈妈的手左摇右晃:“你说,你说呀。”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母女俩搞什么名堂。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小君笑眯眯地看着我,怯怯地对我说:“卢老师,我做你女儿好不好?”“好啊,好啊,我正好缺个女儿呢!”我高兴地应道。得到满意的答案,小君甜甜地朝我喊了声“妈妈”,高兴地去玩了。说实话,别的孩子这样我还会相信,小君想做我女  相似文献   

18.
只听广西融水县四荣乡中心小学六(民)班杨杨惊慌失措地吹道:吹……吹……吹总……吹总,快……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你爹找你来了。今天早上,我去买东西,突然被谁撞了一下。我抬头一看,啊!吹总,你猜是个谁?是头上长着两个长牛角的牛魔王,不过他不穿外衣(牛皮),他一见我便拉住我问:“小朋友,你有没有看见吹破天?”你……你是……”我是他爹———牛魔王。那臭小子,昨晚他说要跟我借牛皮衣一用,我不借,谁知今天早上一起来,牛皮衣不见了。上次借给他,回来弄个大洞,幸亏铁扇公主帮我补好了,可这次铁扇公主不在家。那臭小子,气死我了!不说了,我得赶快…  相似文献   

19.
钱结     
姓王的小子跑进屋来,屋里只有老许一人,老许晓得他找的是老朱,不理他。姓王的犹豫了片刻,就说:“老许,跟你商量件事。”“什么事?”“借我6块钱。”“做什么?”老许晓得他本来是找老朱借的。“买条裤子。”老许看看,姓王的裤子是破了。想了一想,点头说:“6块钱,有。”“好,我看你原不是小器人。”姓王的高兴了。“慢着。”老许笑笑说:“裤子要不要穿?要。6块钱多不多?不多。不多借你送你都可以,不过这算什么?你是无产阶级革命派,我是三反分子,我借你送你钱,算不算丧失立场?如果都不算,马上拿去。”姓王的脸一灰,悻悻地说:“算了算了……”转…  相似文献   

20.
《唐睢不辱使命》中,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的安陵时,曾说:“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这是的“……里”和“十倍之地”,目前的资料上均不解释。大概是因其“浅显”吧。其实不然。“……里”本指长度,这里表示面积。古籍中不乏其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