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虽不知自己能不能“做一辈子的老师”,但以上的三种境界却是我“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真实写照。教了18年的小学语文,回过头来反观我的课堂教学,一篇教材记载了我18年倾心课堂、耕耘课堂的心路历程,饱含着一个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执着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理想境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黎春 《中学文科》2007,(1):82-82
关于《泪珠与珍珠》的主题,《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在《泪珠与珍珠》的“鉴赏指要”中说“实质上,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三境界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存在着与之相通的三种境界。这三种整合境界各有各的特点和重点,对当前的整合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认识和明晰“整合三境界”,有助于我们更有层次、更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4.
刘成 《师道》2006,(6):35-36
前几天到市里参加了一次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一位年轻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在评课的时候,一些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缺乏高潮。他们还指出,之所以没有形成高潮,是因为老师没有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有深度的认知。那么,这堂课是否真的缺乏高潮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课堂实录:教学情景:1.问题展示:①对于这些眼泪,作者的认识和感情有什么变化?②文章标题为《泪珠与珍珠》,如何理解“泪珠”与“珍珠”二者之间的关系?③这篇文章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先独立思考理解,再和同伴相互交…  相似文献   

5.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寻觅温暖、记述温情、撒播温馨的一篇散文。作家将大半生饱经忧患得来的生命体验,一一化为笔下的仁爱与智慧。朴实厚重中透出淡淡的情味.平易近人里流露着深深的哲思.构建了自己特有的动静适度雍容典雅的生命境界。文章以奥尔珂德的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为线索.把泪珠当作是对人生世态的一种写照.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多种意蕴.从而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至美——至真——至善境界不断升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描写人生的三个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诸葛梅老师的教育之路,也正是经历了这样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7.
泪珠是悲伤吗?台湾女作家琦君在《泪珠与珍珠》一文中用生命无言的独白回答:不!全文是以“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为线索,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体验,用泪珠诉说生命无言的独白。其实,“泪珠”与“珍珠”已超过了其实在的意义,“泪珠”在一定意义上喻指人纯真善良的心地,而“珍珠”则指人的善良、爱心和为世人担负所有痛苦与罪孽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些诗句是读师范时历史老师背给我们听的。十几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头.并暗暗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至今。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境界》(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一文中,冯友兰先生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最为推崇的人生境界,较之其它三种境界,“天地境界”显得较为深奥神秘,抽象难解,以下试从四个方面对“天地境界”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科学怪人”》是苏教版一篇入选较早的课文,讲述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也译作“卡文迪什”)几件生活琐事,表现了开文迪许默默无闻、潜心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的牺牲精神。该文语言平白如话、事例简单、结构清晰、文字干净。从1994年至今,我先后执教三次,每一…  相似文献   

11.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  相似文献   

13.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我觉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本文主题的这种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对这篇文章解读,我有三点与《用书》不同。  相似文献   

14.
胡晓英 《现代语文》2006,(10):25-25
在教学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时,看到标题,就让人想起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的诗句来,以为课就是写那凄凄美美的“泪珠”与“珍珠”的交相辉映。直到读完课,才发现只有在写“牡蛎之泪”一段字中提及“珍珠”二字,其余一概写“泪珠”。这不仅使人纳闷,章重在写“泪珠”,为什么不只以“泪珠”作标题,竟无端多出个“珍珠”来,这不是不符题吗?  相似文献   

15.
《学子》200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学习有三种境界。”对此他引用了三首宋词加以形象说明。第一种境界:晏殊《蝶恋花》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初学阶段,就犹如人从平地登上摩天高楼,顿时心旷神怡,眼界大开,从而意识到过去所学的知识少得太可怜了。第二种境界:柳永《凤栖梧》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  相似文献   

16.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泪珠与珍珠》(以下简称“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十分耐读的抒情散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认为,课文的主题是“思乡怀人”。此说颇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认识张齐华老师,首先是从2003年听他的《圆的认识》开始,今年又听了张老师的《认识分数》——获得2005年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第二名之后,我觉得张老师的课有了质的飞越。他的课有一种无比的震撼力,每个人都没想到枯燥无味抽象严谨的数学课竟能如此的“美”。张老师说课时引用了一句话“:朴素中追求深刻。”是的,但这种朴素不是最原始的朴素,是如文章的三境界中的“平淡——华丽——平淡”的最后境界,这种平淡不是开始的懵懂无知的轻飘如纸的平淡,是有了前面青涩的平淡、耀眼的华丽作了铺垫作了底蕴的平淡。这种平淡是有厚度的,是有重量的,是…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摘取古人词句,发挥联想,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治学成大事业的“三境界”。“三境界”内涵丰富,前人解释颇多,本文主要从人生哲理的高度,对“三境界”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境界”说,即作者创作之境界,作品中之境界,说词人评词之境界与读者心中之境界。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的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我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入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正是一代宗师对做人做事的高度总结。细细想来,班主任老师好像也正经历着不尽相同的三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