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局外人”默尔索,默尔索的荒诞性表现在他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冷漠”态度.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诞的无理性的,默尔索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荒诞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荒诞的,默尔索反抗这种荒诞的方法就是成为冷漠的“局外人”,然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对真实对生活怀有很深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2.
中篇小说《局外人》的出版令阿尔贝·加缪声名大噪,这部存在主义代表性作品充满了世界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是荒诞的,默尔索是个悲剧人物,造成他的悲剧命运的不仅仅只有个人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默尔索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整个社会都显得荒诞不经,作品中的荒诞性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局外人》作品中的荒诞性的产生背景的同时,对主人公默尔索的性格、默尔索生活的世界和作品中的荒诞性产生的影响也展开了分析,从而探讨《局外人》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3.
在加缪看来,存在本身即是荒诞人对荒诞人生的一种反抗。荒诞人默尔索因察觉到世界的荒诞性,而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局外人,世界上的人和事对他而言都是"无意义"和"无所谓"的。但并非所有的荒诞人都会感知到这种身为"局外人"的孤独。孤独感产生于人对自身之外世界的认知和关系。一定程度上来讲,"局外人"的孤独之感只是反抗荒诞人生的一个最初阶段。本文将从局外人与荒诞英雄,局外人与他人,局外人与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默尔索在反抗荒诞人生时的孤独之源。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对于人类各种生存状态采取冷漠的态度,被视为荒诞社会的一种反抗。但这种冷漠的叛逆真的是出于他本人意识的反抗吗?本文暂不谈他的无声反抗和荒诞的法律程序,而通过分析原始文本和"日光"这一意象聚焦于默尔索本人以及他的独特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局外人》是加缪的经典之作,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概念。主人公默尔索自私、孤独、冷漠,面对荒诞的世界显得麻木不仁,在荒诞的世界里流露出荒诞的情绪体验,即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人感到与世隔绝,无依无靠,人面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而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6.
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由于清醒意识到世界荒诞性本质而处于绝对孤立中的默尔索。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把握,促使默尔索形成了一套自己世界的规则和逻辑,与惯常世界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完全脱离。本文从荒诞的形成起点出发,分析默尔索"把握"产生的两个层面,探究其对于"荒诞之后"的发现和领悟。  相似文献   

7.
对《局外人》的叙述方式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把作品的主题归结为主要揭示了“荒诞”。其实,从叙述方式上讲,《局外人》是默尔索面对荒诞和死亡而不屈服,要通过语言重构生活、表明自己对过去的“义无反顾”态度的产物。在默尔索的重构过程中,出现了针对他的两个“法庭”、两个“审判”,即法庭对他的刑事审判、读者对他的道德审判,并因此揭示了两种荒诞。作品的主题也因此更丰富、更深刻。它不仅揭示了荒诞,也表现了默尔索对荒诞的反抗,同时启发读者树立超越荒诞的意识。默尔索则是一个因法庭的荒谬而被扯入“荒诞”中的人,他本人并不荒诞。  相似文献   

8.
<局外人>以主人公默尔索的真切感受揭示了意识形态对法律机制本身的干扰使得法律机器成为了世俗观念的专政工具、某种精神暴虐的途径.人们成了无形社会力量的玩物,丧失了思维自由和行动自由并被社会操纵.默尔索试图挣脱这个荒诞社会对他的异化 ,但他对本真追求的"自然人"生活 ,却无法逃脱社会大局早已习以为常的魔框.  相似文献   

9.
加缪的《局外人》塑造了一个看似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默尔索,与前人以固态视角审视主人公默尔索不同的是,本文试从动态的视角分析默尔索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和人物面对荒诞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是现代人精神生态的一个复杂的喻象。通过对默尔索生活方式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个形象体现了现代人的某种生存方式,其背后折射着主体对本真自我、对自然、对他人、对上帝的真切感知。  相似文献   

11.
悲剧精神主要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格格不入以及主体对自我的追求与超越。在加缪创作的《局外人》这一文本中,主人公默尔索与他人、他社会难以沟通,最终被社会视为异类而被排除在外。但是面对荒诞的社会生活,默尔索表现出强烈的抗争精神,坚持对本真自我的追求,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加缪<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基于对人类荒诞生存状态的彻悟意识,在亲情、爱情、友情,甚至个人生死攸关事件中表现出的漠然超脱,解读默尔索坚守诚实、拒绝矫饰、孤独反抗荒诞的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3.
《局外人》以莫尔索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人生的荒谬,它说明人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荒诞的世界,又莫名其妙地被这个世界所吞噬,在这个骤然被剥夺了幻想和希望的宇宙里,人感到自己也是一个局外人,然而莫尔索却固执,妥协地追求一种真理-真实地活着。  相似文献   

14.
高炜 《中文自修》2024,(9):23-24
<正>推荐书目:《局外人》加缪著推荐理由:“今天,妈妈死了。可能是昨天,我不清楚。”《局外人》开篇便给予我们极大的冲击。这句话向我们揭示这整篇小说的基调——“荒诞”。《局外人》全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默尔索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又或是没有流露出什么感情,就好像那些事情与他完全无关一样。故事叙述的视角也相当微妙,似乎是以默尔索的视角在叙述,又好像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在叙述,而那些“通常”要做的事情他大多都没做——对他来说那些都没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1942年)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性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本文主要是针对加缪的《局外人》进行论述,同时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6.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加缪的《局外人》显示了对荒诞的彻悟,以一种冷漠、沉默、无所谓的方式,凭着心灵的绝对真实与荒诞社会作对抗,是对荒诞社会彻底的否定和强烈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成名作《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来分析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首先,从默尔索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入手,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紧接着,结合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的漠不关心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现的审美距离变化。最后,从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判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说《局外人》中的莫尔索是一个社会病人,他患有严重的人格缺失症。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对莫尔索的人格缺失进行分析,关注机器奴隶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也许能完全展示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无所适从与尴尬境地,并把这种缺失指向异化和荒诞。  相似文献   

20.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成名作小说《局外人》中,以其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表写着"未曾投入,却已疏离"为重大主题的美学哲思。他以最深刻的笔墨勾勒、审视着当下人类生存的遭际处境。加缪通过默尔索对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的追问与反思,强而有力地导出"荒诞"意识背后隐潜着种种生命精神关联的"存在之思",势必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人类命运极深巨的视境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