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西征之前,中亚、中东经过阿拉伯人的长期统治已经伊斯兰教化,在东欧地区伊斯兰教也有一定的影响。蒙古西征后在上述地区建立的四大汗国一开始即面临着伊斯兰教的文化环境,并先后走上伊斯兰教化的道路。蒙古贵族的伊斯兰教化首先根源于作为征服者的蒙古民族迅速同化于中亚、中东和东欧诸民族之中,同时也是蒙古贵族利用伊斯兰教巩固政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贵族从东北兴起建立清朝,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对蒙古的民族政策.本文就清王朝对蒙古的民族政策问题略加论述.一中央设理藩院,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的制度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为处理蒙古事务的机构.在蒙古地区设将军、都统、大臣办理具体事务.理藩院既负责制定对蒙古的重大方针政策,又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重大方针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其政权的建立都面临着少数族群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都制订了相应的政治、文化政策来巩固政权,经过这些制度的实行,加之各民族迁入内地,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女真族和蒙古族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但是女真族相比蒙古族,汉化程度要高很多.本文拟从政治一体化、科举制度和语言政策三个方面来阐释女真族相比蒙古族,汉化程度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由于清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对蒙古民族实行分割统治,使广大蒙古族人民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地区的农牧矛盾和蒙汉民族间的纠纷。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民族压迫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导下,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此后,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地区的深入贯彻,逐步实现了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恢复了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从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将有关在呼伦贝尔地区发生的<蒙古秘史>中的历史事件的资料,摘录出来分成五个部分,阐述在呼伦贝尔地区从古代蒙古民族的发祥地到也速该·把阿秃儿和成吉思汗时期,他们为了统一蒙古部落所作的艰苦奋斗的历史事件.本文试图详细介绍在呼伦贝尔地区发生的<蒙古秘史>中的历史事件;使人们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重...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王朝更迭、取代不一、但作为能统一中国全境的皇帝,就其民族成份来说,除汉族以外,还有元、清二朝。综观历代,能把大漠南北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即今内外蒙古地区)全入版图,并能在这一地区取得较长时期相对安定的,当推清代。它之所以能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自治运动的爆发,但是这种内部纷争由于日本关东军这一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恶化,使得一部分蒙古族势力走向民族分裂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军支持德王建立蒙疆政府并不是真心帮助“蒙古独立建国”,而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德王建立“大蒙古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蒙疆政权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蒙古族色彩,掺杂有国内民族问题,而为日本军部所掌控的亲日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0.
蒙古汗国以及元朝对天山南北诸地的统一管理,打破了西域地区各个互不相属的城邦之国的界限,加快了政治及民族格局的重组,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化交流。统一西域后。蒙古统治施行“诸教并蓄”的宽容政策的前提下,伊斯兰教由西向东不断地扩展并最终占据了统治地位;多种语言字并行的基础上形成了察合台。察合台的形成、使用、发展与普及,对于伊斯兰教在天山南北广大畏吾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以及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法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法律制度。清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蒙古地区,保证北部边疆的繁荣稳定,在“宽猛相济,恩威相加”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立法原则主要有强化中央集权、防止民族分裂的原则;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尊重蒙古风俗习惯的原则;因地制宜、适时增损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成吉思汗依靠强大的军队,形成了蒙古政权。公元一二二七年灭掉了西夏。在蒙古向西夏和金与南宋用兵作战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由其儿子窝阔台继为大汗。公元一二六○年忽必烈自立为大汗,一二七一年定国号为元,一二七九年灭南宋。元朝的统一为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客观上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尤其元比较重视农牧业等经济的发展。固原地区在元时期,隆德县地入静宁州,化平(今泾源)入华亭县,原镇戎州东山、三川县并入镇原州,另与旧镇戎州之开远堡(今开城乡),置开成府(路)。因为宋、金时代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蒙古地区的边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蒙古地区危机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危机的过程 ;揭露了沙俄阴谋侵占我国蒙古地区和少数蒙古王公喇嘛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蒙古地区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 ,进行了英勇斗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和蒙古封建的反动统治 ,为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典》诞生前的政治形势是:一方面钦察罕国灭亡后,约经百年,到了十七世纪初,沙俄政府的军队便越过乌拉尔山,向蒙古地方展开了侵略扩张活动,另一方面,于1616年在我国东北地方兴起了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改为清),开始向明朝进攻。明、蒙联合抵御后金而失败,到了1636年,林丹合罕的中央政权倒台,漠南蒙古十六部四七九旗归顺了清朝。这使明、清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清兵入关造成了有利的条件。名义上的蒙古共主林丹合罕的中央政权倒台后,蒙古民族的政治重心转移到了卫拉特的准格尔部、准格尔部首领巴图尔洪  相似文献   

16.
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科举实行时间短,规模较小,不是元代选官的主要制度.其文化根源是:宋代以后科举文化流弊众多;蒙古统治者主要采用由吏入官的选官之法;蒙元最高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元朝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蒙古民族崇尚实用主义;元代疆域辽阔,统治者不可能将在汉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科举制运用于所有的被征服民族和地区.其中,元仁宗废止了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这一规定文化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略论元代的察罕及其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罕是早期众多归附蒙古政权的西夏人之一,他及他的家族在蒙元政权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长期与蒙古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杂居共处,相互交流,并与其他民族通婚,并最终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中国,把全国各民族和各地区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有贡献的。忽必烈在位三十一年,是元代国力强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展的时期。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说明。一北方蒙古族地区在忽必烈统治时期,长城以北的蒙古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具体地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9.
元朝政权退出大都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乱,北元政权衰落,瓦刺崛起,蒙古高原出现了蒙古本部(东部)和瓦刺(西部)两大部落间的斗争.其间,风云一时的东蒙古实际掌权的阿鲁台彻底败于瓦刺权臣脱欢之手,宣告异姓权臣开始操纵政局,促使蒙古汗权的进一步衰弱.  相似文献   

20.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北部边疆很不太平。沙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东侵,蚕食中国领土,严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疆的安宁;厄鲁特蒙古之一部噶尔丹乘机勾结沙俄发动叛乱,企图称霸全蒙古。面对这种形势,为加强蒙古各部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以巩固国家统一,遏制沙俄进一步东侵和噶尔丹的叛乱活动,康熙皇帝在蒙古地区采取了推行盟旗制度,树立黄教中心,发展农牧业生产,实行满蒙通婚,建设驿站,木兰秋犭尔,兴建避暑山庄等一系列有效的、逐步把蒙古各部建成戍守祖国边疆坚强长城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其中,木兰秋犭尔和兴建避暑山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木兰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