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在波兰,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名字家喻户晓。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是波兰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人物之一。一、肖邦的生平肖邦于1810年2月22日出生在华沙西北部约50公里的幽静的小村一一ny-Ai拉佐瓦·沃拉(即现在的“肖邦故居”)o父亲尼古拉·肖邦是法国人,在华沙中学任法语教员,波兰的爱国者,曾参加过由科什秋什科领导的反抗沙俄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肖邦有一姐两妹。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奏,11岁时,已被公认为是才华横溢的“神童”。16岁进华沙音乐学院,18岁开始到外国巡回演出。1830年3月在华沙举…  相似文献   

2.
1810年,肖邦生于华沙附近的泽拉佐瓦—佛拉村。他幼年时赢弱多病,一家人只注意他的身体,生活平淡无奇。也许从那时起,肖邦逐渐养成可亲可近、默默忍受痛苦的习惯,以免惊动他人。肖邦从九岁起学习音乐,不久师从巴赫的忠实弟子基佛纳。贤明豁达的安东尼奥·拉齐维尔亲王对艺术家和才华初露的青年素来欣然相助,慷慨解  相似文献   

3.
现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为数已一百有余。无论在哪个比赛上获奖都并非易事,而其中最难者之一就是波兰的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与它不相上下的还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会、朗·蒂博钢琴和小提琴国际音乐比赛会,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会。迄今为止,肖邦钢琴比赛会已使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脱颖而出。这个比赛会的创始人是被誉为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会之父的耶基·杰拉布列夫(1887—1980)。1925年他萌生了举办这个比赛会的念头。当时他是华沙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关于发起这个比赛会,他这样说:“192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波兰肖邦协会和肖邦国际基金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和波兰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联合举办了《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活动。活动包括《肖邦生平图片展》;放映介绍肖邦生平的电影《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和《肖邦时代的华沙音乐文化》的讲座及开办肖邦作品大师班,活动还举行了5场肖邦作品及波兰其他几位作曲家作品音乐会。音乐周期间,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推出波兰杰出的肖邦专家斯门江卡所著《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一书。这也是两国音乐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后的第一个具体项目。肖邦的…  相似文献   

5.
1980年,在肖邦的出生地华沙,举办了第10次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在这每5年举办一次的比赛中,32岁的谭泰松(音译)作为亚洲人首次夺魁。从那以后,他又在莫斯科和巴黎等地继续演奏,两年前,作为日本国立音乐大学的特邀教授,住在东京音大内。于是,记者拜访了谭泰松和他的母亲,72岁的泰娣莲(音译)女士。空荡荡的房间里,放了两架大钢琴,泰娣莲女  相似文献   

6.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曾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贵族子弟,酷爱音乐。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和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肖邦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6岁时能把听过的曲调用钢琴弹奏出来;7岁从师捷克音乐家瑞夫尼学钢琴,当年便写出了《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1824年,肖邦拜师德国音乐家、当时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埃尔斯纳,两年之后中学毕业,成为华沙音乐学院正式的学生。他爱上了那里的声乐专业的女生康丝坦采,但只是单相思而已。…  相似文献   

7.
轩辕氏的历史与现状轩辕轲“轩辕”一词,对于中华民族说来,有时是被用作祖国或民族的同义语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所作愿以热血报效祖国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董必武在广州为起义烈士纪念亭所题匾额“血祭轩辕”,都是以“轩辕”表示祖国或民族的。我国最早也是最著名...  相似文献   

8.
去年年底,一个名为“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的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波兰艺术家的精彩演奏,令北京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肖邦音乐作品的不朽魅力。肖邦,对于中国听众而言,可谓家喻户晓;其钢琴作品的光盘、磁带、教科书等随处可见。但是,数位波兰当代艺术家来京同时演奏肖邦及波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尚属首次。音乐周期间,还展映了影片《肖邦——爱的渴望》;举办了肖邦生平展览;中央音乐学院也举办有大师班等一系列活动。本刊记者就“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有关问题,专访了波兰驻中国大使克·布尔斯基先生。交流使彼此相近“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著名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年在华沙以西约55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村出生。肖邦一家热爱音乐,母亲弹钢琴或唱歌时,父亲便以长笛或小提琴为其伴奏。这个平和、安全、恩爱家庭对肖邦而言,是幸福的象征;少年时代的这片乐土,令肖邦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10.
肖邦再世1975年秋,在华沙举行了第九届肖邦国际音乐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克雷斯蒂安·齐默尔曼一举夺得了桂冠,从此,他的名字通过电波传遍全世界。那次比赛,年仅18岁的齐默尔曼不仅获得了金牌,还同时捧走了波罗内兹奖和马祖卡奖,成为该项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波兰20年来出现  相似文献   

11.
我每年都要到欧洲或亚洲访问,但是不知什么缘故,总没有去波兰的机会,好像与之无缘。在波兰都希尼基举行的“肖邦节”活动,我本应去年出席,但由于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加之身体不好,故拖延至今方才成行。8月2日我从成田机场搭机出发,抵波兰后大约两周时间游览了波兰各地,在华沙参观了华沙音乐院、肖邦协会以及埋藏着肖邦心脏的圣十字架教会。肖邦生后火约住过一年的故  相似文献   

12.
象肖邦自己写的一首序曲那样,他和乔治·桑第一次会晤时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下面那种合乎逻辑的结论:两人的交往到此为止,不会再有什么发展。他俩是1836年秋在巴黎首次见面的。李斯特当时和两人都过往甚密,早就希望他俩见见面,但肖  相似文献   

13.
塑人 《世界文化》2004,(2):21-23
在CD机里放一张肖邦,他的声音像是水滴,从天上落下。一曲终了,是雨过天晴,凉润的空气。音乐比起绘画,比起字,要分外地感性,也分外地抽象。它更接近爱情的气质,不可言说,只愿陷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我不由得怀念起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耳畔不由回响着他吟咏祖国山河的一段段诗句,缅怀起他老人家全身心地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一生.他热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在他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献遗产--一首首诗词咏叹当中.  相似文献   

15.
亚历山大·韦尔京斯基的名字曾显赫一时。作为表演家、音乐家、诗人、独特风格的创造者,他在革命前的俄罗斯家喻户晓。他的歌声使人如痴如醉,音乐会场场暴满。韦尔京斯基一生困苦,命运象所有1917年后离开祖国,流落异乡的人一样悲惨。女作家纳塔利亚·伊利英娜在回忆文中描述了这个俄国歌手侨居国外时,那种无家可归、郁郁寡欢、顾虑重重和最终回到祖国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弹琴解纠纷     
有一天,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夫妇发生了争吵。丈夫不肯谅解妻子,妻子也不容忍丈夫,他们各不相让,吵得难解难分。梅耶贝尔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便打开钢琴,信手弹起了肖邦的一首夜曲。指尖一触到琴键,他就立刻振奋起来。优美的旋律在他那轻盈跳动的手指间流泻,时而如溪水般秀丽,时而如海啸般激越。更有趣的是,他的愤怒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驱散了妻子心中的恼怒,她忘情地沉醉在乐曲之中。她先是随着乐曲的节拍频频点头,继而离开座位翩翩起舞。当乐曲戛然而止时,妻子如梦方醒般地奔向丈夫,发狂似地拥抱亲吻着…  相似文献   

17.
艾伦·佩顿(Alan Paton,1903—1988)确信残酷是最大的罪恶之一。佩顿认为,种族隔离是他所知道的最可怕而又合法化了的残酷行为。在揭露种族歧视方面他是个先躯者。他的著名小说《哭吧,亲爱的祖国》最初在英美发表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  相似文献   

18.
肖邦在中国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音乐界就举行了第一次肖邦音乐会。这是笔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听说的。  相似文献   

19.
窗子     
窗子陆家齐窗子,美丽的,诗情的,充满着想象的世界的小小的一角!从那里,在苍茫的暮色中,孩子们睁大着眼睛数天上的点点归鸟;从那里,在朦胧的灯光下,传出肖邦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琴声的喁喁独语。也是从那里,在晚风吹动树叶的碎影中,映出普希金的颀长的身影,他...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光脚板 父亲是黄土地上的农家人,常年干农活习惯于不穿鞋.他厚实的脚板,脚趾缝时常沾满泥土,踏上这块土地显得强壮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