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巧家爆炸案"微博信息传播呈现出突发期、扩散期、消退期、回现期和长尾期五个阶段,各阶段的不同特征与效应,对于认识突发事件与微博传播的本质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挖掘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各阶段的特征,从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视角,探索突发事件在微博平台中的传播规律及价值功能,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自微博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微博在技术上的超越和理念上的创新.使其拥有了巨大的传播能量。海外媒体和学者常常从严重性和破坏性的角度来认识突发事件,所以突发事件也被称之为危机(Crisis)。一般来说.危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笔者将从这4个阶段阐释微博在各个阶段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何晓闽  王立 《新闻世界》2011,(12):114-115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迅速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本文从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和消退期这四个阶段来阐释微博在各个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面对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贯穿于整个危机的始终.分别存在于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痊愈期四个阶段,“根据芬克的危机阶段理论,危机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赵晓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0):104-111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舆情研究,探索危机传播管理中的舆情研判方法,并进一步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实操方法的建议。[方法/过程]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危机传播的基本要点,对信息发布效果和舆情实时反馈进行综合分析;在应用处理层面,以新浪微博中“天津爆炸”事件相关信息为例,爬取新浪微博全量数据,基于危机传播领域知识和信息发布文本构建领域词表,并结合危机传播阶段特征,对全量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结果/结论] “后微博”时代,微博用户量下降,但其仍旧是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舆情扩散的主要阵地。探求突发事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收集、研判、应对网络舆情,为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新媒体和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说,指出:现代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各种特征对图书馆危机管理产生了众多的挑战与影响,应当在其危机管理的潜伏期、爆发期与解决期三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解决危机甚至转化危机.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的众多研究中,阶段型研究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本文对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的研究历程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特征、发生时间、表现特征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研究突发事件的舆论变化及舆论引导有几点建议,为在现实中合理有效地引导突发事件的舆论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的微博舆情,具有发布主体多元化、内容传播关联性、议题讨论裂变性、态度倾向对立性的新特征.结合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高校可善用微博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爆发后采取补救性措施,从而有效应对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9.
刘路 《新闻大学》2013,(2):55-59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一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群体极化过程经历了酝酿期、徘徊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并呈现出极化反应的迅速性、极化过程的激烈性以及极化方向的不确定性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群体极化主要是由信息环境中的"新媒体失范"、"特定群体"的本质属性以及个体的"危机迷情"和"无意识"心理等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出现使突发事件的爆发更频繁、传播更迅速、影响范围更广、更加难以控制。近两年来每一次突发事件的爆发、传播、深化都与微博息息相关。我们必须研究微博的信息发布特点与传播机制才能更好的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邹欣媛 《新闻世界》2010,(5):118-119
现今,危机应对的常态化成为各国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探讨政府在危机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消退期的传播模式,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在危机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突发事件,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发生的可能。而在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的众多研究中,有关研究人员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日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新特点,政府的执政理念、媒体的报道策略、新媒体的舆论新形态,都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瑶  韦妙 《青年记者》2012,(30):76-77
微博基于独特的传播模式,在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的公共性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不只是传播信息如此单一的作用,而是担负了多方位的角色。微博作为新的信息源、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互动平台,为议程设置功能提供了新的选择。而议程设置在舆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与微博信息的爆发性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信息流是突发事件监控预警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研究信息流的爆发特性可以及时的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对新闻渠道和微博两种渠道的信息爆发性模式进行了分析,对28起突发事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两种渠道的信息爆发模式上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渠道在信息爆发模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与突发事件类型有关,而且与突发事件的等级有关.进而对两种渠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信息演化过程快于新闻报道.结论对于突发事件监控预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子晗 《东南传播》2015,(2):124-126
本文以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作为突发事件案例,选取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该事件发生后五天内的全体相关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发现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大大被其他话语主题消解,且缺少主动性。在建构突发议程的过程中,不同主流官微平台之间缺少跨单位、跨平台合作。民众越发依赖社交平台、谣言甚嚣尘上的今天,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将为今后突发事件中社交平台领域的主流媒体应急信息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手段,在提高图书馆与读者双方交流便利性的同时,其碎片化传播、情绪主导表达、围观性及管理缺失的特点,也容易催化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图书馆可以在危机信息传播的潜在期进行安全预警,规避防范危机信息的产生;发生期认真对待,及时有效化解危机;解决恢复期加强舆论引导,分散危机信息.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20.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呈现了新的特征,对高校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新要求,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萌芽期、爆发期和平缓期3个不同的阶段,如何有效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