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以"社会生活"为主题,由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组成,揭示了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两个核心问题。一、立足社会生活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1.促使学生亲近社会本单元所要培育的道德品质素养主要是:遵守公共秩序,有公共精神,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立足  相似文献   

2.
与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反映和平生活的五篇课文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战争年代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战争中代表进步力量的人们身上那种崇高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语文第二册修订教材承续了第一册教材的特点 ,继续贯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理念。在课文的编排上仍旧按照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 ,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第二册的阅读部分共 3 0篇课文 ,其中教读课文 16篇 ,自读课文 14篇 ,被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 5篇课文。各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第一单元 社会生活 (一 )。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 ,理清文章的脉络 ,提炼文章的主旨。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 (二 )。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感情的基础上 ,理清课文的…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单元。单元内容的顺序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文言诗文与白话文混合编排。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统编版第一册诗歌单元或人教课标版第一册阅读鉴赏第一、二单元教学之后对学生进行妙用素材的指导,运用语言彰显文本素材和生活素材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吴小华 《考试周刊》2011,(10):147-14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部分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也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在第三课第一框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和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后,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这一单元的第一框,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第四单元的起点。本框分三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一、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儿童数数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的认识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数数。未入学的儿童也会数1、2、3……但他…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突破口 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因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便是本单元的突破口。 第一册是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分单元编排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一目的具体落实到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认识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 从宏观上来看,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自本单元开始,一直贯穿到第六册。而且,编者在单元作文训练中单独用《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给教者提出了明确的教学任务,这一短文是自本单元开始的表达方式教学的引言。教者  相似文献   

10.
一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原第七单元)。 本单元教材内容编排没有变化,更换了一些数据,强化了估算。共安排8课时(包括综合与实践)。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合单元)。 本单元是由实验教材第四单元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第九单元整合而成的,增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共安排9课时。  相似文献   

11.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数一数与乘法”。本单元教材由4部分内容组成:一、数一数;二、儿童乐园;三、有几块积木;四、动物聚会。这4部分内容构成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突出了乘法来源于生活。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选用的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事物。如,第一课时中,看图数一数有多少只熊猫,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第二课时中的“儿童乐  相似文献   

12.
余涛  陈永玲 《科学课》2009,(1):38-39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综合探究活动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学生通过阅读科学日记,回顾生活中关于采光的问题,分组开始了对采光设计的研究,制定了研究计划。本课则是在前一节课实验计划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行动,探索采光不足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摄氏温度和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第二单元介绍了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本知识板块的重点,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加强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明确单元目标,实现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的软着陆,迈出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小学、初中(日本称初中为“中学校”)实施“生活单元”教育,始于1947年。可以说,采用“生活单元”教育方式和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日本战后第一次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因此这一阶段在日本教育史上又被称为“生活单元”阶段。 日本开始实施“生活单元”教育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军最高司令部控制着日本的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生活单元”这种起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式便  相似文献   

16.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为单元,即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且选文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主线鲜明,特点突出,这一编写为我们引导学生"有序练笔,主动练笔"的习作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实践中,我着眼单元整体,紧紧扣住单元主题这一思路实施习作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在口语交际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这一习作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为了缩短学生心理和生活的距离,我从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中就开始渗透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也就是说,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开始了,习作教学也就同时起步了.  相似文献   

17.
《数铅笔》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一节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描写家庭生活的五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撞击效应”,即家庭成员之间心灵撞击激起了思想火花,感情热  相似文献   

19.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对温度的认识和测量:第二单元分别介绍了六种物态变化的现象及其跟吸、放热的关系.在中考中占6%-7%,其中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考查较多.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湖北/王能光难点指津初语教材第一册打破传统的编排方式,按生活内容来分类组织单元,就是“试图建立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的新结构体系”,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