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官员离职或出缺,由其他官员代理其职务称为署理,署理的期限可长可短,现关于乌里雅苏台将军中几任将军的“署理”与“正任”在《清实录》、《清史稿·疆臣年表》、《清史列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章伯锋《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魏秀梅《清季职官年表》与《军机处满文月折包》之间记载有些出入,即作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197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清史稿>中的"地理志"、"土司列传"、"职官志"中关于桂西的史料记述进行考证,指出其中存在的舛误13处,并逐一考订.  相似文献   

3.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包含《清史稿》所缺的《布政使年表》,其筚路蓝缕之功甚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此表撰述较早,受当时资料与条件的限制,舛漏在所难免。今因纂修《清史·布政使表》,发现"钱表"不仅有布政使人名之讹、任职与离职时间之误,而且多有综合性史事的较大错漏。利用现在可见的多种史料,对"钱表"舛漏之处进行订误,将有益于当前的清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钱实甫先生的《清代职官年表》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受各种条件所限,其中仍存在着误缺之处。笔者意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职官年表》中所记载的清代广东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进行勘核和补订。  相似文献   

5.
王毅《对<杨儒庚辛存稿>的三点质疑》(《北方论丛》1983年1期)说,《存稿》转录《清史稿·杨儒传》时对传中所说杨儒在光绪18年任出使美日秘三国大臣一事“未作任何注明”,而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第3037页却注明该年杨儒出使美、西、秘三国,因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杨儒若出使美日秘三国,美秘两国与日本横跨两大洲,相距万余里,不利于办理外交公务。而杨儒出使美西秘三国较为合乎清政府的规则。此外,汪凤藻在光绪18年间任驻日公使,杨儒不可能再去兼任驻日公使,因为当时未有一国驻两个公使的先例。据此我认为钱著较确。”  相似文献   

6.
王静 《文教资料》2009,(18):63-65
本文以<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为底本,以<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等参校,对<清史稿>大臣传中的讹误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缙绅录集成》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所记的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族籍予以全面考订,以期有裨于江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姚远 《文教资料》2009,(18):57-58
本文指出了<宋书>礼志部分的三处断句错误、一处标点错误,并引用相关文献证明其不确之处,旨在为中华书局最近开展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四<杨深秀传>,述及杨深秀学术成就是:"著有<虚声堂稿><闻喜县新志>."①这两部著作堪称杨深秀学术成就的代表,但皆讹误不确.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一个疫病灾害频发的朝代.通过对<清史稿>相关资料的考察可以发现,清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康熙中后期和雍正朝是一个疫灾严重的时期,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是又一个疫灾严重的时期;疫灾发生的月份主要集中在三至八月间,其中五、六、七三个月为高峰月;浙江、山东、湖北、河北、江苏五省是清代疫灾的高发省份.  相似文献   

11.
<明史·孙懋传>裁陈霁为南京祭酒,这与<明实录>等史籍记载不一致.依据<明实录>整理出的1496-1521年间的南京祭酒年表并无此人,其他史籍南京祭酒年表亦无此人,但<明实录>和<国榷>等史籍都载陈霁为国子监祭酒.张邦奇撰写的墓志铭勾勒出陈霁仕官轨迹,透露了任职国子监的信息.据官私史籍与时人文集可断定陈霁为国子监祭酒.  相似文献   

12.
古代志书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些并不完善的地方,民国《台州府志》也不例外,其中的清代知府职官表还有很多遗漏。根据大量方志文献和档案史料的排比考索,新增了46名知府,并基本厘清了知府间的交接时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官年表。  相似文献   

13.
王静 《语文知识》2011,(1):66-67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所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史书。它汇集了丰富的有清一代的基本史料,并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但由于《清史稿》成于众手,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校改,致使该书记载的史事有很多失实之处。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改正了原书的许多错误,给读者提供了许多阅读的方便。但点校本也有未尽之处,本文以大臣传所涉及的职官为例,考订其中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乾隆帝及西北督抚以不同的视角,对于清代陕甘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作出了较为一致的描述及评价。在专制制度之下,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印象及由此影响下的治理政策对于陕甘社会的发展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正确认识清代陕甘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进程以及作为边地行省在全国的地位,乾隆帝及其西北督抚对于陕甘社会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乾隆一朝六十年的时间内,甘肃虽然已由康熙时代的"边陲"变成了"内地",但陕甘的边疆印象在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认识中从未消除,只是在与新疆伊犁等处比较时,"内地"或"腹地"概念才出现在乾隆帝及西北督抚的陕甘印象当中。  相似文献   

15.
马重奇教授新作<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新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令人高兴.<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是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又是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基金项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马教授是方言学家、音韵学家,又是漳州人,选择<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渡江书十五音>作韵书比较学的研究,真是非常合适而又得心应手的.  相似文献   

16.
据<清史稿>研究统计,浙江、湖北、广西、广东、直隶、江西、贵州等省是清代火灾的高发地区.清代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火延烧民房、官署、祠庙、鼓楼、学宫、殿宇等重要建(构)筑物,大火烧死、烧伤人畜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历史火灾的发生以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如气象因子也具有一定的诱发作用.目前在灾害史研究中,关于历史火灾的研究成果甚少,这种局面亟待改观.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书于1820年稍前,介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之间,是研究近代汉语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本文主要通过对<镜花缘>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第"宇的分析,来大致探析"第"字作为虚词在这部清代著名小说中的现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文中其它表示转折的连词及同时期主要语料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的比较,探析"第"在当时的发展现状及消失原因.  相似文献   

18.
据<陶文毅公年谱>记载,陶澍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受过四次处分,部议均为降级调用,宣宗一律改为降级留用,表明宣宗对陶澍十分器重.但对照<清史稿>有关篇章及陶澍<陶云汀先生奏疏>等文献考证,<陶文毅公年谱>关于陶澍受处分的记载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督粤倡廉平议唐上意在清代,张之洞有“贤督抚”之称。他能够得到这种赞誉,除了为官能够迎合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旨意之外,还与他的操守、才能、政绩有关。在操守方面,为政清廉是他的风范,得到多方面的好评。《清史稿》本传评价他“任疆寄数十年,及率,家不增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