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租界档案在国内现存租界档案中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案卷最完整.在本世纪初期,中外政治家、法学家、外交家在研究租界时就查阅利用了大量的上海租界档案.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了租界档案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回顾了以天津、上海为代表的租界档案的追索现状,指出租界档案追索中的主要障碍,包括租界档案主权存在纠纷、国际法对档案占有国的失控.文末在准备工作、通力合作、注重开发上提出对今后开展租界档案追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850-1860年代中期因江南战事引发的人口流动,曾戏剧性地促成上海租界华洋杂居格局的形成,不出十年,租界已是名震江南的繁华胜地.隐藏在晚清上海租界繁华背后的动因在于.以华人为主体的租界居民娱乐需求的滋长,而租界最初的公共娱乐区则是提供华人日常娱乐消费不可多得的市场.本文拟以晚清租界最初的公共娱乐区为考察对象,就其出现的社会环境条件、娱乐消费特色及文化影响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4.
天津英租界图书馆及其藏书遗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旧时曾有9国租界,据史料记载,英、法、日、意、奥等国租界内都建有图书馆.在天津馆藏旧西文书中常见有天津英租界图书馆的藏书遗存,而且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史料.最近有幸发现1892年出版的天津英租界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对该馆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现将目前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作一概说,以期对这一图书馆历史原貌及其珍贵遗存有所披露.  相似文献   

5.
上海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奇特的东西,在政治、社会、文化与国际关系史方面,影响很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总面积最大时达48653亩,是中国其他所有租界面积总和的一点五倍以上,这些租界包括天津9租界、汉口5租界、厦门两租界、广州两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租界殖民地色彩最强。但是,上海租界又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殖民地,在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租界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6.
从1860年到1947年间,法租界报刊在天津各租界报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在启迪民智、丰富市民生活、促进报业发展、记录重要史料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记录了天津近代近百年问的历史,影响了天津人的思想,孕育了优秀的国内报刊,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本文将从天津法租界报刊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共租界设立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官员的昏愦无知,很快侵夺了中国在租界的立法权.公共租界指定的法规主要有基本法、行政法规两个方面.基本法和行政法规的内容,几乎涉及市政管理中的每一项行政措施.其中上海租界城市规划法全面反映了租界城市规划发展演变的进程,展示了从清末到民同时期公共租界城市规划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积极地影响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的进程,推动了上海城市规划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吴志伟 《档案与史学》2005,(10):47-48,F0003
1843年,上海正式被辟为商埠后,允许外国人派驻领事,居住贸易,从而西方各国各式各样人物纷纷来沪;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南两边及虹口地带,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先后设立.蜂拥而至的西人,为了"交通知识,讨论营业,兜揽买卖,停驻旅客",并且为了在余暇之时能寻些消遣,于是在1864年,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率先在外滩设立.  相似文献   

9.
旧上海租界档案,是指上海设立租界后,租界管理当局——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所形成的文字、照片等原始材料。目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这部分档案,总数达6万余卷,时间跨越近百年,内容涉及租界行政、司法、警务、市政建设、教育卫生、房地产管理等诸方面,其档案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在保存下来的租界档案中,堪称全国之最。租界在上海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档案对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发展,剖析其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旧上海租界档案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旧上海租界档案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英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与1843年的附件《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等不平等条约,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于1843年开埠.1845年上海英租界设立,1848年上海美租界出现,1849年上海法租界建立.于是,外国人便比以往更多地拥入上海.为了区别中国人与外国人,上海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华人",外国人称为"洋人'.洋人的主要群体是西方的欧美人.日本人是东方的洋人,故称其为"东洋人".  相似文献   

11.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条约中除了巨额赔款和割让香港外,还强制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口岸通商.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章程规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租与英人使用.从此有了英租界,以后又有了法租界,再后英租界发展成为公共租界.懦弱的中国地方政府步步退却,失去司法管辖权,上海租界遂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国中之国".既然是"国中之国"就必定有镇压工具,于是产生了由万国商团、英国舰队水兵与巡捕组成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2.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高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3年上海对外开埠。1845年英国人在黄浦江边的苏州河南岸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则在苏州河北岸开辟了美租界。紧接着,1849年法国人在今延安东路以南,接近旧城区(1555年上海筑城),也建起了租界,现在的中山东二路当时就叫“法兰西外滩”,这是法租界的前沿地带,今金陵东路是法租界的主街。  相似文献   

14.
陆志濂 《档案与史学》2003,(5):46-50,45
1937年11月12日傍晚,上海在苦风凄雨中沦陷.日军攻占上海四郊,非租界地的虹口区、杨浦区及闸北区的一部分以及黄浦江对岸浦东地区一侧后,出于对政治上的考虑,没有向上海浦西地区的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及两租界的越界筑路地区挺进而加以占领,沿法租界的黄浦江直通吴淞口,仍可自由通航,这就为形成"孤岛"特殊形态的上海对外贸易创造了条件.直至1 941年1 2月8月,日本海空军忽然偷袭美国海军根据地珍珠港,于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随即开进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及两租界越界筑路地区.这时,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亦随之消失,从上海沦陷之日算起,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维持了4周年零2 7天的寿命.我们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形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将一幅美国Perdue公司赠送给他的《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转交市档案馆保存。该图标题“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为小篆,图长110厘米,宽70厘米,系 1884年(光绪十年)原上海著名出版机构点石斋在许雨苍1875年绘制原图的基础上对租界道路加以核实填补重新绘制而成。地图按照中国传统的地图画法,并以不同颜色区分黄浦江两岸的租界和华界区域,其中绿色代表黄浦江、赭色代表美租界、蓝色代表英租界、红色代表法租界、黄色代表华界。该图清晰地标示了华洋各界界址,标示了各区域内街区、桥梁、码头设施以及各国驻沪领  相似文献   

16.
工部局(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是旧上海公共租界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它正式成立于1854年11月7日,到1943年工部局解体,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收回租界,工部局存在了近百年的历史.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是工部局筹集资金、加快租界市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据记载,工部局成立伊始就通过发行总额仅1000元的公债,用于购买土地,建造巡捕房.以后,工部局几乎每隔一年或几年就发行年息6厘至10厘的公债,直接用于租界的各项市政建设.当然,如今存世的上海工部局债券的总数是不会少的,但对工部局债券的研究似乎并不深入.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租界,尤其是上海租界的新闻传播,有着突出的地位。租界的存在与近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租界的商业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的产生提供了契合的生长点;人口增长与移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大众读者层的产生与传播者群体的形成;近现代交通邮政事业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各种新传播技术都首先在租界应用推广,使新的媒介形态不断产生与发展;中国官方、租界当局、外侨及中国人等都在界内创办媒介,争夺传播权力;租界的特殊政治与法治环境,使新闻传播有相对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翻开任何一张武汉地图,只要扫视一下汉口老城区,你就会被一块街道布局十分工整的区域所吸引.它东起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南起一元路(实际因"扩界"至一元路以南)、北到六合路下沿.它就是昔日的"汉口德租界",也是德国在中国的第一个租界.二曜路,就是其中的一条街道.  相似文献   

19.
公共租界档案包括上海英租界、上海美租界以及合并后的英美租界(即1899年改称之公共租界)所遗留的档案,档案主体系公共租界档案,亦称工部局档案。公共租界档案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反映租界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被各国领事馆送回国内保管,工部局警务处特务股档案则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运往美国(现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在华租界的辟建,一批清政府治下不可能出现的"异端"报刊在租界创办,一些执政当局不能容忍的新闻报道和言论登载于租界报刊,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闻自由的边界,其积极意义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