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昭聪的《古汉语神祀类同义词研究》是一本关于古汉语文化同义词辨释及理论思考的专著,该书选题极富前瞻性,研究深入,为年来古汉语同义词研究领域少有的优秀之作。必将对古汉语词汇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诗景 《语文知识》2013,(1):104-106
清初袁仁林的《虚字说》是"古典型的虚词研究"阶段辞气式研究的代表作。异于《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虚字说》在释词方法上带有浓厚的文论学、修辞学色彩。袁氏采用精彩生动的训释语言,密切联系修辞效果和语境对虚词进行训释。《虚字说》既是一本古汉语虚词专著,也可视为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  相似文献   

3.
李维琦的《修辞学》,是周秉钧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学习丛书中的一本,198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仅吸取了现代语言学的某些新成果,吸收了现代修辞学的最新成果,而且自己有许多创获。它富有八十年代的特色,是一本成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修辞学著作,因而我们可以说,李维琦的《修辞学》开拓了古汉语修辞研究的新局面,把古汉语修辞研究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语料价值日益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相继面世,但对某些语句的句读尚存在一些分歧。文章从介词用法的角度,运用中古时期介词的相关用法对三家《太平经》注本中数例存在句读分歧的语句进行辨析,认为研究并掌握中古汉语介词的使用情况,对正确句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尔雅》作为古汉语训诂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我国学术史上有极大研究价值。对21世纪初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把握《尔雅》现阶段研究重点及方向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通过对各大语料库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把21世纪国内《尔雅》研究分为六个方面,同时还简略概述了日本和欧美《尔雅》的研究状况,并对《尔雅》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今后《尔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所"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用法较复杂。关于"所"的词性界定以及对"所"字结构的分析,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而且学术界对其一直存在分歧。以研究中古汉语语言的重要史料《南齐书》为例,对《南齐书》中"所·动"结构的语法功能、动词结构构成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所"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中《释天》至《释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中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散文诗集《野草》历来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由于其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个时期的《野草》研究存在很大的分歧,从《野草》发表之后的二、三十年代,到建国后、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的开始,这种分歧与争论从未中断过。也因此形成了《野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译名为kanti qlγuluq nom bitig。该文献是现存回鹘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语言特色鲜明的一部佛教文献。本文从文献简介、文献研究概况、文献价值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文献本身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古汉语中的倒装现象,历来说法不一,颇有分歧。作为一种变式句,倒装句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以往多从语法学及修辞学角度对古汉语的倒装句进行静态研究。本文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古汉语倒装句进行动态研究,旨在阐明古汉语倒装句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盐铁论》中的连词,按其功能,分为八类,了解古汉语中连词的主要特征,可为古汉语连词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文章联系变文语境,运用文献材料,结合古汉语语法及相关的工具书,从俗字、语词、断句等方面对《敦煌变文集新书》中的一些错误或漏脱之处进行校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的结构助词“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仅《孟子》一书就用了二百三十二次。本文试以《孟子》等为对象,对古汉语中的“所”的词性进行考查。《孟子》中“所”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吕览》高注中所见古汉语基本词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训诂学材料研究古汉语词汇,这是词汇学研究的一条新径,不少学者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考察《吕氏春秋》(简称《吕览》)高诱注训释词,认为训释词是古汉语基本词的重要表  相似文献   

16.
正徐复岭教授的《近现代汉语论稿》于2019年由线装书局出版,全书共51万字。这是一本关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词汇等的论文集。书内所收录的论文大都曾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辞书研究》《汉字文化》等刊物上发表过,现结集出版。此书的近代汉语部分,主要对近古(元、明、清)汉语和方言中的特殊句式、语气助词及其他虚词,特别是对《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等文献中的某些语法现象、疑难词语等进行了描写、分析和考释,不乏真知灼见。现代汉语部分,对语素、词、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均有论及,尤其是对某些虚词、短语或结构以及特殊句式的描写和分析极为详细透彻,新意迭出,对域内外汉语方言或汉语变体的词汇和语法问题也有涉及。  相似文献   

17.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它对今天古汉语字典的编纂有重要影响。以古汉语字典据《尔雅》设立的有关义项为重点,分别从义项的确立、义项的排列等方面入手,讨论古汉语字典对《尔雅》的继承与发展,肯定其价值,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古文观止》在清朝是一部私塾使用的教材,现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文本。从《古文观止》的用字信息入手,分析其可以代表古汉语常用字的面貌,进而将其与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弄清《古文观止》用字的流向,了解其用字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9.
《鹖冠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鹖冠子》一书,《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一篇。颜师古注日:“(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今本凡三卷,十九篇,有宋陆佃注。但后人多疑伪撰,长期以来很少有人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对这部书进行一些探讨。 一、《鹖冠子》的真伪及时代 关于《鹖冠子》是否伪书的怀疑开始于唐代。《文献通考·经籍考》曰:“唐世尝辨此书后出,非古所谓《鹖冠子》者”。柳  相似文献   

20.
从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人称代词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拟把中古时期的《世说新语》和近古时期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称代词进行比较,以找寻一些人称代词产生和消失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