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一些中小学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学校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就教书,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笔者认为,这种从企业管理中借鉴来的强势管理措施。并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一、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性看,“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实行末位淘汰的前提是,必须设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一些学校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在一个学校里,对所有的教师进行筛选,能上庸下,选上的就教书,没有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说下岗。  相似文献   

3.
一、概念界定1.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管理制度。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概念有诸多的叙述,不过它们总的内涵则是大同小异。在本文中,笔者采用韩德强的定义:“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2.教师末位淘汰教师末位淘汰是指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继续聘任,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它是一种教师管理制度。二、末位淘汰制的来由末位淘汰制理论是…  相似文献   

4.
“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中小学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学校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就教书,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笔者认为,这种从企业管理中借鉴来的强势管理措施,并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1.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性看,“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实施末位淘汰的前提是,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量化考评体系。但教育绝不是每位教师平均劳动数量和质量的总和,其“收益”是一个长期的、不确定的过程。也许学生成绩是考核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计量标准,但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并且教师的劳动包括教学、科研、育人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一些学校实施的教师“末位淘汰制”,从实施的目的开始分析,进而对实施的前提和引起的后果进行质疑,得出目前中小学不宜实施“末位淘汰制”的结论,同时对评价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末位淘汰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否可行作为思维出发点,通过对市场经济下“末位淘汰制”在教育管理的运用中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了思考,同时又对该项管理制度实用学校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考证,最后确证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行“末住淘汰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末位淘汰”的制度困境及其发展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晓敏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57-60,42
教师“末位淘汰制”是近年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颇具争议性的一项制度。文章系统地解析了当前教师“末位淘汰制”在理论层面上所遭遇的困境和现实运作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突破“瓶颈”积极寻求这一制度的发展出路提出了若干理性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学校实行了针对教师的“末位淘汰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它的作用和问题,以使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趋向公正、合理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末位淘汰制”应淘汰》一文从实施该制度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五个角度阐述了在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的观点。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此,它是一种消极的、简单化的、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无为、无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学校首要和核心的工作是教学,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制度等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并为教学服务的,"末位淘汰制"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教学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制"这种从西方舶来的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教师“末位淘汰制”,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层面上都存在着制度施行的诸多困难与问题,而要在学校系统内顺利推行这一制度,就必须客观、理性地面对教师“末位淘汰”的制度困境,并积极谋求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实施“末位淘汰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是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有利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中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对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基于教师劳动特点的分析,提出过程与绩效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有关对策,倡导评价个性化等考核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校首要和核心的工作是教学,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制度等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并为教学服务的,“末位淘汰制”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教学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制”这种从西方舶来的教师管理制度。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教师终身制根本不存在教师被解聘、待岗等,而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一些在企业中使用的管理方法也被运用于学校中,“末位淘汰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末位淘汰制”,一般是用在企业管理上,指在规定每年年底进行综合测评,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等情况量化排序,对位于最末的按照一定百分比进行淘汰的一种方法。就“末位淘汰制”本身来说有很多好处,它是顺应时代之举。从许多已实施的学  相似文献   

17.
一、“末位淘汰制”的文献解读何为“末位淘汰制”呢?文献中对“末位淘汰制”的所谓定义实在太多,其中只有韩德强的定义似乎更符合定义的范畴: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1]纵观所有查到的关于“末位淘汰制”的定义,均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实行“末位淘汰制”须有一定的标准,如果离开了这一点,那么“末位淘汰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找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刊出的张庆军《分在“增值”人在“贬值”》一文,对在教师聘任中实行的“末位淘汰制”给予了否定。而我认为,分在“增值”、人在“贬值”的根本原因不是“末位淘汰制”不好,而是实施时操作不当。张老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末位淘汰制”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9.
叶涛山 《湖北教育》2004,(12):46-47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简便、易操作和易体现校长的权威,教师末位淘汰制受到学校领导的普遍追捧,近年来大有蔓延之势。但是,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即便在企业中也应是有条件才能使用,在教师管理中使用此法弊远远大于利,特别不适合教师群体。为此,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末位淘汰制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师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