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在虎 《钓鱼》2005,(19):43-43
鲮鱼,又称白鲮,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头短,吻圆钝,口小,下位孤形,吻皮边缘光滑,上口边缘有裂纹,下层边缘有肉质小乳突,上下颌边缘都有角质薄锋,有须两对,体侧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聚成菱形斑块,为中下层鱼,属半洄游性鱼类。植物类食性,用下颌角质刮食附着藻类及碎屑。最大的个体重达4千克。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2.
手竿钓黄尾     
郭洪 《钓鱼》2006,(7):36-36
黄尾密鲴俗称黄尾,常见于江河、湖泊等宽广水面,喜欢栖息水体下层,适应于流水生活,食性杂,以植物碎屑、硅藻、绿藻和水生昆虫、虾、浮游动物等为食。黄尾密鲴最大可达40厘米以上,是江河常见中小型鱼类,天然产量较大。黄尾当年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重30克~60克,第二年可达200克~250克。黄尾口小、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有咽齿3行,鳃耙47~51,侧线鳞63~68;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生活在江河、湖泊的底层。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水下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性成熟,4~6月产卵,生殖季节亲鱼集群游向浅滩处产卵,卵粘性,最大长…  相似文献   

3.
裂腹鱼     
王长工 《钓鱼》2014,(24):12-12
裂腹鱼,硬骨鱼纲,鲤科,淡水可钓鱼种之一,亚洲高原地区特产的中小型鱼类,约11属近100种,中国有10属62种。体延长,略侧扁或近似圆筒形;下颌前缘有锐利角质,须两对,咽齿三行。身被细鳞或裸露,肛门和臀鳍的基部两侧各有1列特化的大型臀鳞,在两列臀鳞之间的腹中线上形成1条裂缝,故而得名为裂腹鱼。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比如云南、贵州、四川的河沟上游及溪流中。  相似文献   

4.
桂峰 《钓鱼》2006,(16):18-18
鲮鱼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水域,在水温15~30℃左右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停止摄食,低于6℃开始死亡。鲮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宽泛,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硅藻和绿藻,及其他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也食商品饲料,  相似文献   

5.
海竿钓黄鲴     
侯凤明 《钓鱼》2005,(14):36-36
细鳞斜颌鲴,又称黄尾,俗称黄梢,属中下层鱼。体侧扁,较高,口小,下位,弧形,下颌角质发达,有咽齿三行,背鳍硬刺粗壮为头的12~14倍,尾鳍桔黄色,后缘为黑色,用下颌角质边缘刮取水下岩石上的藻类为食,也食水生植物枝叶、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各干支流和湖泊水库等水质优良的自然水域。  相似文献   

6.
柳明 《钓鱼》2007,(11X):52-54
简介鲈鱼,又名鲁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其体延长而侧扁,一般在30至40厘米长,体重400至1000克。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鳞,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腹部是脂肪的主要积累场所。适当的脂肪在人体器官之间起着填充、缓冲、润滑和保温作用。而过量的脂肪只能增加体重,大腹便便,使人行动不便,反应迟缓,还会引起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腹部。这就要经常锻炼自己的腹肌。 腹部的主要肌肉有腹直肌。作用使脊柱前屈、侧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作用使脊柱侧屈、体侧旋转及前屈;腹横肌,作用维持或增加腹压。另外还有腰方肌、髂腰  相似文献   

8.
鲥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4):8-8
鲥鱼,古称"■",也作"时鱼",洄游性可钓鱼种之一,鲱科。北起黄海、渤海,南达北部湾,皆有分布,尤以长江、钱塘江和西江水系最多。鲥鱼体长,椭圆形,较侧扁,长可达70厘米,被大而薄的圆鳞。吻尖,眼间距较宽,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上下颌均无齿。鳃孔大,左右互连。尾鳍基部覆盖小鳞,腹缘具棱鳞。无侧线。体背和各鳍灰黑色,略带蓝色光泽,体腹侧银白色,鲥鱼主  相似文献   

9.
海鱼大观     
《钓鱼》2006,(9)
鲈鱼(鳍科)Lateolabraxjaponicus地方名:鲈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形态特征: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问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两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  相似文献   

10.
第六篇:卧一、卧姿的基本要求仰卧,两脚并拢绷脚尖;两腿伸直膝夹紧;臀、腰、背、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放于体侧,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头正,眼平视;头与脚向远离身体的两端延伸,将身体拉成一条直线(图1)。二、卧姿的易犯错误(一)仰头下颌前伸,造成颈部不适。(二)斜肩凸腹,破坏脊椎自  相似文献   

11.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4)
钝吻黄盖鲽(蝶科) Pseudpoleuronectes yokohamae地方名:黄盖、沙板、小嘴、田鸡鱼、扁鱼、冷水板、小高眼、沙盖。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小,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两眼小,均长在头右侧。有眼一侧为背面,呈深褐色,被栉鳞,有不规则的斑点:无眼一侧为腹面,呈白色,被圆鳞。有眼侧上下颌无牙或仅下颌有~2个牙;无眼侧上颌9~13个牙,下颌12~15个牙。背鳍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腹鳍由胸鳍后部延续至尾柄前端;尾鳍  相似文献   

12.
一、哲罗鱼 哲罗鱼属鲑科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个体大的体长2米多,重达50千克以上。它的头稍扁平,吻略尖,口裂大,上下颌及舌面均有尖齿,背部为深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  相似文献   

13.
鳜鱼,也称桂鱼、鳖花鱼、胖鳜等。尖眼上侧位,身体侧扁,背部隆起,鱼鱗细小,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下颌稍突出。鱼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这种鱼属于肉食性鱼类,以捕食小鱼小虾为生。喜欢在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生活,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深处为多。也常栖息于河道交叉处或水深2~4米的水域,底质为硬泥、沙泥的水域或桥基、码头、乱石滩附近。在静水中往往贴底,流水中浮起。它有逆水溯流游动的习性,冬季栖息在水底较深的洞穴中,较少活动。  相似文献   

14.
余丰  晓明 《中国钓鱼》2020,(4):44-45
黑鱼属于肉食性鱼类,身体较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似蛇头,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口大,下颌向前突出,且略长于上颌,上下颌有尖齿。全身青褐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纹,一般体长25-40厘米。这种鱼常潜伏在水体浑浊、水草丛生的浅水区,以小鱼、虾、蛙类为食,十分凶猛,但在水中从不主动追赶猎物,而是在暗处静静窥视。  相似文献   

15.
李志国 《钓鱼》2004,(10):47-47
褐鲳鲉(鲉科)又名老虎鱼。头部背面有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相似文献   

16.
海猫  祝兵 《垂钓》2001,(7):49-51
黑鲷,鱼纲,鲷科。体高而侧扁。头中大而嘴小,上下颌前端牙齿呈圆锥形,上颌后部有臼状齿3—5列,下颌后部有臼状齿3列。体色灰黑有银光,体侧常具黑色条纹,遍体披栉鳞。多以甲壳类和贝类生物为食。大连近海体长最大可达35厘米。黑鲷在大连及山东沿海地区还有几个别致的“昵称”,大者叫“海猴子”(因其吃钩狡猾刁钻,如猿猴般精灵而得此名),小者称“海鲋”、“网鲋”及“海黄鱼”等。  相似文献   

17.
褐菖鲉(鲉科),又名老虎鱼。头部背面具棱棘。眼间隔凹深,较窄,为眼径的一半。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鳍棘12根;胸鳍鳍条常为18根。体侧有5条暗色不规则横纹。  相似文献   

18.
■鲦,鲤形目鲤科鲐亚科属,又名白条、鲦鱼、青背、青鳞子等。一般长70~140毫米,体侧扁,头后背侧轮廓平直,腹侧自胸鳍基部下方至肛门有皮质腹棱;头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侧线完全,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急剧下弯,呈一明显角度,行于体侧下半部,至臀鳍上方  相似文献   

19.
巧钓细鳞鲴     
温晓东  潘玉成 《钓鱼》2006,(10):38-39
细鳞斜颌鲴属中小型鱼类,又叫沙姑子,细鳞鲴,黄片鱼等,体侧扁,腹棱圆,头小而尖,嘴颌斜下,鳞片细小,排列严密,背部呈青灰色,腹部有很明显的角质棱。细鳞鲴生存适应性强,可在我国的江河湖泊,水库不同水体中生活。平时游弋在水体的中下层,以藻类和水生植物的有机碎屑为食,是较典型  相似文献   

20.
鳜鱼,俗称桂花鱼、桂鱼、胖鳜、水豚、鳌花鱼等。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鱼鳞细小,侧线完全,下颌突出,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体呈黄绿色,体侧有不规则的暗色斑纹,肉质鲜美。鳜鱼分布极为广泛,遍及长江、黄河、黑龙江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