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意义] 试图通过质化研究发现影响国内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以此作为确定满意度指标体系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过程] 以实地访谈和扎根理论为资料获取和观点归纳的方法展开研究。实地访谈用以获得未成年人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真实评价与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作为理论归纳的方法,从经验数据获得理论解释。[结果/结论] 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图书馆归因范畴和未成年人用户归因范畴;前者包括资源因素、环境因素和服务因素,后者包括用户认知因素、用户能力因素和用户行为因素。未成年人用户归因范畴的因素(用户行为、用户能力和用户认知)是图书馆自身因素之外影响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归因范畴"也通过影响"用户归因范畴"中的因素实现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归因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纳入到图书馆感知服务研究之中,从归因的视角对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形成机制做定量分析。着重考察图书馆用户满意感/不满意感判断中的认知成分,弄清楚图书馆用户的期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并论证用户期望、行为与归因特性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探讨三种归因特性对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产生的影响,揭示归因对图书馆用户感知及后续情感和行为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媒体(传统媒体及社交媒体)使用作为自变量,以气候风险感知和低碳行为作为主要因变量,将气候变化内外归因、心理距离视为中介变量,以调查法为主要方法,验证气候传播语境下各传播学变量间的作用机制。社交媒体使用对包括气候内在归因在内的各要素产生积极影响,而传统媒体使用则没有这一效果;内外归因和心理距离在此模型中通过气候风险感知影响低碳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4.
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失败之归因结果影响决定着用户的后续行为.文章在解释用户对服务失败之归因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归因结果对用户行为动机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几点改善图书馆服务补救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中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对于促进社区成员自发、自愿的参与和贡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是促进虚拟社区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从虚拟社区使用者收集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觉、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因子对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个体特征因子通过信任因素对虚拟社区感觉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以促进农村内生文化的发展及农村文化的迭代创新,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文化获得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地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农村28位受访者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构建其扎根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种文化归因范畴、参与者归因范畴、组织者归因范畴和外界归因范畴4个类别;种文化归因包括运作成本和文化吸引;参与者归因包括个体兴趣、情感因素和收益认知;组织者归因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引领;外界归因包括环境因素和文化供给。  相似文献   

7.
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图书馆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公民行为(OCB)是普遍存在于组织中而又被忽略的重要行为,它对组织和个人提高工作成绩都有重要的作用。以组织公民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了OCB时图书馆读者服务及人员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因素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10所高校26位采访对象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性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并构建其扎根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4个主范畴:高校及其图书馆归因、政府机构归因、公众用户归因、其他归因。其中高校及其图书馆归因是主导性因素,政府机构归因是保障性因素,公众用户归因是驱动性因素,其他归因是制约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略。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本文是对于早期组织传播研究学派讨论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早期组织传播研究的先驱者们试图发现组织现实之中各种传播行为规律的努力,在促进组织传播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今天看来,早期的组织传播知识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正是它们开启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智慧之门。通过对组织传播发展史的追溯和考察,可以增加我们对组织传播发展历程的深度透  相似文献   

10.
将归因理论引入到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研究中,介绍归因理论对人类归因、情感、期望与行为之间的动力关系,探讨感知服务质量研究中差距、期望和情感研究的局限性,展示归因对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研究的解释作用,完善感知服务质量模型中对用户情感的研究,以此证明按照这种思路创新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研究是有价值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观众参观博物馆也是在参观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参观动机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它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起到了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而且它直接影响参观活动的效果,因而研究和分析观众的参观动机,并试图寻求应对性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博物馆而言,宣教和陈列工作对观众的参观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宣教作为博物馆形象的第一窗口,是影响观众参观动机中外部诱因的第一要素,只有明晰观众的参观动机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宣教工作富有生命力,实现馆方同参观者双赢的目的,进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献的引用模式背后潜藏着纷繁复杂的引用动机,制约着学术界对科研人员引用行为的深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归因分析为研究视角,选取PubMed Central数据库的50万条引用关系作为研究样本,旨在揭示引用模式背后的原因构成并予以定量解释。首先,从引用的学术动机和非学术动机出发,遴选了12类引用因素作为特征,用于刻画引用关系;其次,根据所构建的特征,采用决策森林算法在50万条真实引用关系和等量配对的虚拟引用关系上进行分类实验;最后,借助SHAP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解释框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因,评估了12类引用因素在引用决定中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用因素在决定是否引用一篇文献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而言,主题相关性、研究背景相似性以及被引作者学术水平等因素在引用决定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其他因素如期刊影响力、话题热点性等,则在引用决定中起次要作用。除此之外,不同引用因素对引用决定的作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其特征取值与对引用决定的影响程度的变化关系可归结为4种类型:S曲线型、对数增长型、二分型以及随机波动型。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本文是对于早期组织传播研究学派讨论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早期组织传播研究的先驱者们试图发现组织现实之中各种传播行为规律的努力,在促进组织传播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今天看来,早期的组织传播知识可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正是它们开启了组织传播研  相似文献   

14.
徐一雳 《声屏世界》2008,(12):24-25
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依法表达和传导具有普遍性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应该说,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我们揭露问题、批评缺点、纠正失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和抑制邪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媒体自身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也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了自己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组织公民行为是描述那些无法用奖惩系统来评定,但能够提高组织效能的员工角色外行为.根据知识共享活动的特点,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AMOS软件构建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验证.研究发现:能够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因素中,工作满意和心理资本不能直接对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信任与组织承诺对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对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有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对组织承诺和信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消遣阅读的特点和对人生、社会的重要影响,认为消遣阅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块重要思想文化阵地,人们的消遣阅读行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碧薇 《大观周刊》2011,(16):81-81
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对于解读我国的政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因此,研究新媒体在“传播偏向”方面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意义深远,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是图书馆员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社会、职业、馆员自身三个纬度对影响馆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图书馆职业的重视。馆员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服务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积极调整心态来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孙雅超 《大观周刊》2011,(47):14-14,13
在人类交际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依存的,特别是在东方文化中,非言语行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礼貌作为语用学中重要的概念,一直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而这些研究主要构建于言语层面,对于非言语交际在留面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基于礼貌理论并以非言语交际为出发点采研究身势语对面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屠炯 《视听纵横》2004,(6):34-35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逐步升级,媒介组织对于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而在面对一个同质化程度见长而受众的注意力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市场时,许多媒体都逐渐树立起公关意识并开展了具体行动。媒介组织自身展开的公关,是一种以公众和社会组织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反方向的公关行为,对塑造媒介形象、扩大媒体影响力以赢得受众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