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杰 《大观周刊》2012,(43):361-361
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学习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通过近5年的新课程实验,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 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2.
尚仙藕 《大观周刊》2012,(51):475-475
《思想品德》阳光课堂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阳光课堂。  相似文献   

3.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张朝侠 《大观周刊》2012,(26):150-1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从根本上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最终在课堂,主阵地是课堂,主体是学生,关键是教师。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建立高效的课堂是学校需要优先考虑解决的重点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易兴凤 《大观周刊》2010,(48):99-99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华英 《大观周刊》2012,(39):104-104
新时期的教育者要摆正师生关系,还课堂给学生,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是学生要学的科目很多,要学的知识很多.学生怎么才能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不太累?教师怎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最大效率?  相似文献   

7.
苏琨 《大观周刊》2012,(9):239-239,184
导学案是以导学的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龙波 《大观周刊》2012,(25):220-2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配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合作交流、集中探究的创新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自主看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静 《大观周刊》2012,(40):125-126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将课堂还原给学生,要呈现出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状态,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李秀菊 《大观周刊》2013,(2):134-13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活动自然充分.改变了以往师生间单一的“一对一”的问答形式,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深刻性,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展。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里简单谈谈。  相似文献   

11.
杨飞 《大观周刊》2011,(44):224-224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如伺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着手阐述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廖云 《大观周刊》2013,(2):201-2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相似文献   

13.
陈永军 《大观周刊》2012,(24):278-278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如何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阐述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文静 《大观周刊》2012,(44):299-299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标》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肩学生智力的大门,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李锋 《大观周刊》2011,(2):34-34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舞台。课堂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中显得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从课堂结构的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给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操作、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谈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肖鹏 《大观周刊》2012,(50):315-315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教师、历史研究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和见解。其实要想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好历史,激起他们的学习的好奇心是首南前提,而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要求。具体到课堂教学,目前仍存在着很多问题。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在教师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越  相似文献   

19.
杨艳洁 《大观周刊》2012,(36):132-132
教学互动是指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在推进新课程中非常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突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互动式教学成了新课程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景线,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日益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齐素琴 《大观周刊》2013,(5):190-191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广大教师已广泛使用课堂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对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还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把握,讨论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