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只称为《诗》,或《三百篇》,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尊奉为经,以后称为《诗经》,一直沿袭至今。书中收入了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保存到现在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中除了“颂诗”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外,风诗和雅诗则是通过“采诗”和“献诗”、“陈诗”集中起来的。《诗经》的成集到底是谁完成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孔子删诗”说。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原名称“诗”,或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定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简称三百篇。这些诗歌,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各地民歌,少部分是贵族的创作。这部书是周王朝各时期的乐官们长期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诗____1篇,包括风、____、____三个部分。风又称____,是民间歌谣。《诗经》中的风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十五国风。《伐檀》《硕鼠》两首诗就是____中的诗篇。  相似文献   

4.
伐檀     
《伐檀》选自《诗经·魏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这部总集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前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旧说系孔子所删定。近代研究者多疑其说,认为孔子实未删诗。《诗经》集中三百零五篇作品,是两千五百年前,反映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的诗歌创作。《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别。风是以民间歌谣为主体,大  相似文献   

5.
东汉郑玄所撰《诗谱》,填补了《毛诗》训释中只有总序和篇序,而没有十五国风、二雅、三颂各类诗之序的空白,意义重大。但是,数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小大雅谱》脱去的一大段文字,长期得不到是正,至今亦然,成为《诗经》训释中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诗经》紧密关联的“风雅颂”、“赋比兴”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笔者认为,因西学东渐而引进的新闻中重要的导语写作,完全可以借鉴《诗经》六艺中的“赋比兴”三种公认的诗歌表现手法,加以研究运用,为写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新闻作品服务。“赋导语”的运用我们在进行导语写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新闻精华部分表达得好一些,让它具有更强的美感、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样,平直的枯燥的表白就难以胜任了…  相似文献   

8.
廖晓川 《大观周刊》2011,(50):17-17
《诗经》“二南”诗歌基本格调是“情发有节”,故而恋歌数量不多,可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关雎》和《汉广》是“凤求凰”,《 摽有梅》是“凰求凤”,《野有死麕》是“凤凰相恋”,其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也是丰富多彩,可谓“洋洋为乱矣”。  相似文献   

9.
《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原书十六篇,汉代刘向辑,今天所见到的十七篇,是汉王逸所增。“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屆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中的诗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子较长,不采取回环复沓的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以其为楚人独创而又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又称为“赋”。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均仿之而作。降至汉代,更大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诗经》名物研究由来已久。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就指出,读《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汉以来,《诗经》注疏汗牛充栋,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名物的训释。同时《诗绎》名物注释专书也不断问世,形成了《诗经》学研究史上一个特殊的领域。三国吴陆玑的《草木鸟兽虫鱼疏》是我国第一部专言《诗经》名物的著作,至宋黎卞有《毛诗名物解》,明冯复京有《六家诗名物疏》,清陈大  相似文献   

11.
杨滨 《兰台世界》2008,(12):70-71
《诗经》中以“鸟”起兴的诗章十分丰富。这些鸟类兴辞,都与诗章的情感主题有着某种特殊关联;它们大多是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兴象核心,并采用特定的语言形式与其它诗歌意象共同构成诗歌的抒情场景,从而实现其“起情”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吴文文 《东南传播》2011,(11):120-121
通过对《诗经·国风》语言形式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创作初期广为传播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传播特点。《国风》的早期传播方式是以口头传播为主。在口头传播过程中,《诗经·国风))160篇最终得以胜出从而流传至今,源于这些篇目的创作者把歌谣的音乐性和韵律感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这些诗歌的内容等因素在传播的初期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商颂》究竟是商人诗歌还是春秋宋人作品,这是《诗经》研究中聚讼两千多年的学案。先秦典籍多将《商颂》视为商代祭歌,但汉初今文三家诗却认为《商颂》是孔子七世祖正考父赞美宋襄公的作品。古文《毛诗》则倡《商颂》为商诗之说。自三家诗式微、《毛诗》独行于世之后,历魏晋六朝至清代初叶,基本上是商诗说占据主导地位。清代中叶后今文经学复兴,今文经学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等人高举三家诗旗帜,力主《商颂》为宋诗。魏  相似文献   

14.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的研究著作如汗牛充栋.但是为《诗经》编纂索引则是近几十年的事.自洪业、聂崇岐等人于1934年编纂刊印了我国第一部《诗经》的专书索引--《毛诗引得》以来,先后有一些此类著作问世,对诗经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本文对几种主要的《诗经》索引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诗经》索引研究及其它诗歌索引的编纂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郭乐 《大观周刊》2011,(21):39-39,22
《二南》是《诗经》中具有特殊地住最富文化内涵的部分,排列于《诗经》的卷首,其比兴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纯熟,并且对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南》诗歌的具体分析,来浅析比兴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从而加深我们对《诗经》中比兴艺术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黄震云教授新著《经学与诗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从中国诗学原典《诗经》、“楚辞”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切入历代诗歌的代表文体与作品,充分利用出土文献与现代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精神与本质特征,观点新颖,文笔俊逸,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毛诗谱》叙述诗歌产生的地理方位,追溯诗歌产生的历史源流,探讨各国的风俗民情,对后世《诗经》学影响很大。郑玄的《毛诗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毛诗谱》的版本流传经过了唐前及唐代《毛诗谱》版本的完整流传和宋代及宋后《毛诗谱》版本的辑佚补亡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上述问题,清儒颇多论述,所述也较有代表性。如王引之认为四家《诗》分卷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十五《国风》为十五卷、《小雅》为七卷、《大雅》为三卷、三《颂》为三卷。只是三家《序》不分卷,冠于各篇之首,而《毛诗》则序别为一  相似文献   

19.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他是2008年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获此奖项自然有其道理,我们不妨从其出版的专著——《出版问道十五年》中略窥一二.他就是吴培华.《出版问道十五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问题探究篇”、“情系大学篇”、“编辑思考篇”、“人才教育篇”和“快人快语”五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在出版业从业十五年来思考“发问”所形成的文字.这十五年间,如作者所言,“身兼出版实务、出版理论研究、编辑出版教育三重身份”,但正是有了这三种不同的身份,作者才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对出版业进行发问.在“问题探究篇”里作者用三句话概括20世纪末中国书业的状况,指出“所谓的繁荣掩盖了泡沫现象,利润的增长掩盖了结构失衡,政策的保护掩盖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