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学光 《大观周刊》2011,(6):251-251
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郝艳霞 《大观周刊》2013,(1):235-235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3.
唐小强 《大观周刊》2012,(13):270-271,266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歌唱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歌唱教学边缘化;学生的歌唱基本技能知识平乏;教师追求歌唱教学形式而失去了课堂实效;歌唱教学中不注重合唱等等。本文针对当前歌唱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王桂英 《大观周刊》2011,(14):227-227
文章对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歌唱姿势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即保持"打哈欠"状态、歌唱的呼吸、支点的感觉)协调统一才能在声乐训练中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歌唱节是电视与广播行业的宠儿。在这方面,亚洲的各大传媒公司也不甘示弱,各类歌曲秀或歌唱节正快速走在世界的前沿,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各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本场讨论将进行欧亚两地举办歌唱节的经验分享,探讨歌唱节的举办情况以及如何吸引受众。来自中国、韩国、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传媒界代表或歌唱节组织者结合本国国情和自身实践,阐述了歌唱节一定要办出各自特色才能赢得受众的观点,并呼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不断扩大歌唱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王颢 《新闻爱好者》2011,(20):108-109
《星光大道》栏目对发掘"歌唱民星"具有较为有益的提携效用,其百姓风格有利于"歌唱民星"的民间化;赛制安排有利于"歌唱民星"技艺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考查也对"歌唱民星"的多才多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评委选定和选手的经济条件有时也会制约"歌唱民星"  相似文献   

7.
夏秀红 《大观周刊》2012,(27):31-32
歌唱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深化和发展了传统的生理教学法,为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歌唱时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 并为学生解决歌唱时胆怯等不良心态提供帮助。现就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星光大道》栏目对发掘"歌唱民星"具有较为有益的提携效用,其百姓风格有利于"歌唱民星"的民间化;赛制安排有利于"歌唱民星"技艺的不断提高;综合能力考查也对"歌唱民星"的多才多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评委选定和选手的经济条件有时也会制约"歌唱民星"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9.
李琳 《大观周刊》2012,(17):288-288
歌唱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肌体歌唱生理器官及其相关组织间相互密切配合的整体协调运动,只有参与歌唱的各种器官以及相关肌肉在运动中达到高度协调时,歌唱者才能得心应手的控制自己的歌唱状态,自然而灵活地表现歌曲内涵。  相似文献   

10.
蔚钰 《大观周刊》2012,(16):49-49
本文从歌唱发声与播音语言发声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歌唱发声与播音语言发声的异同。通过了解其各自的发声特点,借鉴其长处,从歌唱发声在播音发声中的运用,更清晰的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各自发声原理及发声特点,才能更好的将歌唱发音运用到播音主持。  相似文献   

11.
张丹 《新闻窗》2008,(3):88-88
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是一种审美趣味的判断,渗透着知觉、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美感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灵魂,它体现了大众的需求与精神上的愉悦。为了寻找美感对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笔者试着从美感的本质特征方面人手,谈谈美感对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李天甲 《今传媒》2014,(1):123-124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粟钰 《大观周刊》2012,(48):321-322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又是最亲切、最美妙、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而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因此,必须善于从所演唱的歌曲中创造出它的思想感情、艺术形象.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唯有处理好情感在歌唱中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演唱,才有感染力。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找出处理歌唱中情感的几种方法,做到有感情的、动人的歌唱。  相似文献   

14.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唱吧唱吧》是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一档全民歌唱选秀综艺节目,同时也是福建省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歌唱赛事。《唱吧唱吧》面向"热爱唱歌、并且有一定歌唱实力的年轻人",广聚福建的优秀歌者,以培养、选拔福建省内的歌唱人才为己任,让他们在《唱吧唱吧》的舞台上展现歌唱风采,点亮音乐梦想!  相似文献   

16.
田培郁 《大观周刊》2012,(34):367-367
美声唱法作为音乐歌唱中极其优美的种类,其在新时期人们对于歌唱文化的享受及追求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美声教学是培养美声教育人才及歌唱表演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做好对于学生的美声训练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则通过分析美声唱法的特点及歌唱中的问题,具体谈论了几种创新训练的美声教学方法,以求推动美声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现场瞬间纪实美——新闻摄影美感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人们都能体验到的普遍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在对美的事物作出反应时所得到的精神愉悦和享受。美的事物被人们发现和感受时产生美感,对某些事物多次产生美的体验也会形成美感。现实生活中凡是美的事物,新闻摄影中凡是美的事物和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享受。美感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产物,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对象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紧张的歌唱心理,是涉及声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内容。声乐演唱过程中心理的调节能力,对于声乐演唱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声乐演唱中歌曲的思想情感是用音乐和语言来表达,对于初学声乐演唱的学生而言,紧张的歌唱心理是在所难免的,怎样能够克服紧张的歌唱心理,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是学生们和老师们共同努力追求和探索的课题。文章着重通过声乐学、心理学的双重角度阐述紧张歌唱心理的产生、克服、解决,最后达到游刃有余的最佳歌唱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比例与版式美感中国标准出版社李玲版式设计的美感究竟何在?有人认为在于对称、均衡,有人认为在于对比、分割等等。我认为最能表现版式美感的在于比例。达·芬奇曾说过:“美感完全在于各局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书籍的开本讲究比例,版心内容的布局讲究比例,点、...  相似文献   

20.
出版物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创作的结果,其中以作者创造为主,而编辑创作更偏重于美的创造,但创造美不等于感受美。文字编辑可能有美感,也可能没有美感,这取决于其是否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和出版物发生了审美关系。因为美和美感只统一于审美过程,一旦审美过程结束,美感消失了,甚至美也没有了。如果从这一关系中欣赏、认识或评价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