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伟红 《大观周刊》2012,(50):223-223
绘画课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占有45—50%的比例.因此.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怎样上好绘画课.尤其是上好小学绘画创作课则是每个美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以我了解的情况而言.多数少儿绘画都或多或少地掺和着大人的意志,也就是“成人味”太足.这也难怪。这与美术老师的指导思想有相当大的关系。前不久.我下乡听了一节美术绘画课——《画故事》,讲授这堂课的老师,自身的素质还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2.
刘建芝 《大观周刊》2012,(35):268-26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教学以及英语学科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所有学习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与日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前导人进行。比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特别是课前的导人。精妙的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游在神奇的知识海洋之中。  相似文献   

3.
薛和平 《大观周刊》2011,(2):128-128
最近,笔者听了不少初中生物老师的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融人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娄金芬 《大观周刊》2011,(52):159-159,156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5.
韦群英 《大观周刊》2011,(47):118-118
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个道理是显易而见的。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针对这一现状。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研课题.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探索出以下几条成功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谭小榆 《大观周刊》2012,(15):199-199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化: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在量上剧增:老师讲解课时减少.这就要求学生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要把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方法掌握好.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全神贯注的去听每一节课。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翟自新 《大观周刊》2013,(8):176-17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确定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  相似文献   

8.
张林贺 《新闻传播》2010,(7):12-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写作课的讲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教学活动与业界实际要求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授课老师.笔者利用自己曾做过十几年新闻记者和编辑的优势.结合新闻写作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贴近社会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新闻写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宋先曦 《大观周刊》2011,(18):113-113
在刚开始的两周水墨人物写生课中.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审美教育以及课堂随讲等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中体味颇多。现在就从以下几点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龚峰竹 《大观周刊》2012,(33):259-25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肓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同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陈改霞 《大观周刊》2011,(52):192-192
在课堂上,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教师上课也是上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合作中.实现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相互解放。这样,老师教学的主要工作就从课堂上的教学变为课前的引导上,导学案就成为学生能否主宰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乔艳岭 《大观周刊》2011,(51):151-151
随着二期课改越来越深入地展开.我们逐渐地体会到了课改带给语文教学的活力。它赋与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听名教师上课。能体会的就体会.能模仿的就模仿。然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大家都陆续地投入到这场浪潮之中.对于这场改革大家都充满着激情。热情,信心。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露月 《大观周刊》2012,(48):240-240
为提高品德学科的实效性.在引导学生在做作品及评价的过程中,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品德学科中“学生作品评价”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为此,重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出了新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了作品指导课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导人——回顾——归纳——演示——操作——欣赏。《制作我的名片》就是运用这个教学模式执教的一节作品指导课。  相似文献   

14.
郑君 《大观周刊》2012,(51):314-315
一节数学课要想能值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学生们能主动参与.配合老师.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动态生成.精彩纷呈。所谓的动态生成性就是师生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在预设范同内产生新的教学构建.新的思维拓展。这些的拓展是有一定的预设性.但是有些生成性的内容却不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会干扰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教学成果中.我们该如何控制好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使其能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充分的服务呢?  相似文献   

15.
李金霞 《大观周刊》2012,(52):177-178
高三的主要教学模式,无非是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种形式。教学中我们多数老师采取的是赶时间、满堂灌的方式。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往往是云里雾里。学生并非都愿意听滔滔不绝地讲授。这倒不是他们不想学到知识,而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呆板乏味。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学者吴廷俊     
那是在1993年,我报名参加了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举办的新闻社会学在职人员硕士班。担任《外国新闻事业史》的授课老师,便是一个名叫吴延俊的中年人。10年前.我曾就读华工新闻系,毕业后就再没返校,自然对这位后来到新闻系任教的吴老师感到生疏;又因为新闻史这门课在读大学时学过,钻故纸堆不合我那好动的性格,便没把这门课放在心上,只求考试过关就行。记得1994年5月第一次听吴老师上课,见他系着条黑领带,外套是件综黄色夹克衫,温文尔雅,颇有几分学者的风度。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吴廷俊”三个大字,然后谆谆教诲我们勿…  相似文献   

17.
胡伟 《大观周刊》2013,(8):253-253
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时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乱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历史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营造了一个优化的信息化教育环境.而提升校内教学活动的深层次信息化应用是我们现在缺失或者说是亟待改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探索数字化校园校内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认为需要转型传统课堂教学,实施多元整合的教与学活动理念,推进大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吴金玉 《大观周刊》2012,(51):301-301
近期听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几节语文课后.深感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质量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提升:三是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得到落实:四是低重心教学、大面积提高的教育思想也较好地体现在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改进,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申小聪 《大观周刊》2012,(33):286-286
现在的学生虽然有了更好的条件来学习,有了更新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索和多媒体来进行模拟实验,然而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有选择性的利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电影中的物理现象来加以说明.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应物理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