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南,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修订版”)课标配套教材传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实验稿”)教材的总结成果,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课标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了实处。下面,笔者从发展“四能”的角度,就课标配套教材与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进行对比,明晰前后教材的联系与变化,领会教材修订内容的“必要性”和仍然保留的内容的“重要性”,使教材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英 《生物学教学》2005,30(8):16-18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生物》实验教科书已于2004年9月进入实验区了。为了及时听取实验区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意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完善新教材结构和内容,人教网“高中生物”栏目于2005年5月18日,特邀高中生物课标组核心成员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资源,它的编写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虽然各个版本教材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但是不同版本教材的结构和素材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多个版本的教材比较可以给教师多样性地解读《课标》提供范例,为教师更准确地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为教师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陈美玲 《甘肃教育》2008,(17):63-64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主动性,建设新课程。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师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近日,观看了本校两位青年教师所上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两位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使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6.
张家璐  方凤满 《地理教育》2024,(4):19-23+28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编制的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和地图上海版新教材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更充分、高效地发挥教材作用,有必要对各版本新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地球的演化过程”为例,从情境设计、概念界定、内容结构、教材活动及课后作业五个方面对五版本新教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版本新教材均契合课标且各有优势,中图版的情境设计联系现实生活,人教版的概念界定科学严谨,鲁教版的内容编排角度新颖,地图上海版的活动实操性强,湘教版的课后作业聚焦社会热点。针对比较结果,提出了教材使用的系列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根据《课标(2011)》修订后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有什么区别?主要的变化有哪些?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有哪些?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与把握?下面笔者针对新世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课程的“一标多本”,我们欣喜地看到教材在整合、重组、拓展后获得新的生机.教师也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获得专业性发展。但同时不无遗憾的发现有些教师仍固守“大纲”时代的“教材至上”的观念以及“忠实”地执行《教学参考书》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2004年(旧教材)和2019年(新教材)发行的地理教材中“产业区位因素”为例,采用统计法和SEC一致性分析模式,从图像系统的数量、类型与课标的契合度等三个方面对比研究,发现新教材图像系统的数量与密度均减少,但质量提升。图像类型方面,地图与景观图的占比在新旧教材中始终最高,漫画占比均最小。通过计算得到新旧教材的P和P0,比较发现新教材图像系统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一致性高于旧教材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3版课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环节是所有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教材实验中备课工作的重要性。新课标的出台,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备课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很明显,原有的备课思路和备课方法已无法适应《课标》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研究型备课”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标》的最佳方式。知彼知己———是新课改教材中“研究型备课”的基础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在“研究型备课”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特色为主线,以孩子的眼界去看待和设计我们的教学思…  相似文献   

12.
1.1对教材的思路把握不准。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或对教材作不适当的处理,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在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能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仍按老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教材中不少已被删去的形态结构内容仍被搬到新教材的教学中;新教材先观察、实验,后概念、结论的过程式的叙述体系,仍旧被结论式的教学思路所替代,于是就会“穿新鞋,走老路”。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教学应在《课标》.的引导下进行;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介与范例,对教材,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正确观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资源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笔者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分析、学情的认知和资源的运用来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法、指导学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的教学应在《课标》.的引导下进行;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介与范例,对教材,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正确观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资源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笔者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分析、学情的认知和资源的运用来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法、指导学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昭示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理念的载体。长期以来,朱自清先生的《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中《春》的呈现方式为依托,透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呈现方式的比较,从一个侧面解读“课标”,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课标理念,贯彻课标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中,如何运用新教材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灵活、科学地运用好教材,我们的课堂将重陷应试教育的泥潭。运用好新教材,使教材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气,笔者认为要注意四忌。一、忌照搬教材,忽略教学的灵活性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觉得新教材量太多,产生了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困惑。为此我们对一年级试点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听课,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太墨守成规,没有改变以往严格按教材体系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  相似文献   

17.
“课题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最富有特色的全新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课标》指出:“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设置了“数学探究”、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中指出:“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极其复杂的动力性过程,但,最通常的是由“教师-学生-教材”这三大要素构成的。”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教材(课标中的文本)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三者”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承载着实现“三维目标”的重任,因此.正确地把握文本,适度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然而,当下的课堂,我们往往会看到以下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课标(2011)》颁布后,青岛版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主要修订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注重几何直观思想的渗透 新教材在认识数学概念、理解算理算法、分析数量关系等方面均注重了对几何直观的渗透。1.动手操作,认识数学概念。新教材在“数学概念”内容的编排中,注重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借助对直观图操作形成直观感知来认识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实录 “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我市举行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