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释“宝钗”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名字的深意 ,前人作过一些探讨 ,或以为“钗”字应是“拆”的谐音 ,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为有意拆散宝、黛二人的奸邪小人 ,或以为“宝钗”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的名称 ,作者以此暗示宝钗与黛玉一样 ,都是品性高洁、超脱世俗之人。笔者不同意前人的这两种解释 ,从文本出发 ,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 ,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薛宝钗”三字的含义是 :“薛”可以谐音为“雪”。“雪”者 ,冷也 ,是指薛宝钗以礼抑情 ,以德抑才 ,压抑冷却自己内心热烈的追求 ,努力变成一个端庄、贞静的“淑女”形象 ;“宝”者 ,“宝贝”也 ,指出宝钗对于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钗”就是“金钗” ,作者这里是以“金钗”比喻宝钗的悲剧处境。薛宝钗就像一支金钗一样 ,被精心制作 ,以供利用。三个字合起来 ,概括了薛宝钗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中,曹雪芹塑造的许许多多人物形象都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像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晴雯、妙玉等等等等,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里面,薛宝钗是尤为突出的一个。如果简单一点来概括,我认为,薛宝钗的主要特征就是"冷"与"热"。  相似文献   

3.
“重阳”在薛宝钗的诗词中出现过三次,通过对这些诗词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如同“清明”预示了探春远嫁的时令一样,“重阳”则暗示了薛宝钗“再嫁”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红学者对林黛玉的至情至性评价很高,对薛宝钗的评价却一度偏低。在50年代学术大批判运动后期,宝钗甚至被戴上"美女蛇"的大帽子。本文就加注在她身上的五大主要罪状进行辨析,尽可能还给薛宝钗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她与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贯穿整部作品,而她也是红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学界对其形象的评价,至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试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出发,以一种新的角度去分析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与多义性。  相似文献   

7.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戏蝶至滴翠亭偶听小红、坠儿的私语,怕被发觉,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喊“颦儿”,且故意向小红、坠儿询问黛玉的去向,使她二人“唬怔”了,并说出对黛玉的性格弱点的评价,而且十分悬心。 对这一细节,红学界大都认为这是薛宝钗“有意嫁祸”黛玉,为争取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努力的重要策略;有的论者虽能较为客观地指出薛宝钗此举“并未露出有意伤害黛玉的意向”,“与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没有多大牵连”,但也认为薛宝钗”这样作的结果,事实上对黛玉又是一种伤害,把自己的‘没趣’转嫁到黛玉头上。” 笔者认为,薛宝钗的“金蝉脱壳”的做法,非但谈不上对黛玉的“有意嫁祸”,即使认为这一做法客观上伤害了黛玉,也是不能成立,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此略谈浅见四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对文化巨著《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说明在交际中礼貌原则往往比合作原则更重要,更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李玉栓 《学语文》2002,(5):29-29
薛宝钗以其性格的洁身自好,冷峻寡情和随分从时,在《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中排行第三。曹雪芹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较多地运用雪意象来比况  相似文献   

11.
曹著高续本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洋洋百万言,所描写的中心事件,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亦即“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错综复杂的对立和斗争。“木石前盟”,指贾宝玉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眼前立刻会出现这么一个形象:她象贾政一样有满脑袋儒家思想,可不象他那样迂腐;她象王熙凤一样心狠手辣,可不象她那样明露。她遇事“温柔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评论家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脂砚斋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评点派关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德,题咏派以赏玩心理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的评价可以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分析。读者期待视野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影响评论家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关注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冷香丸”是《红楼梦》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药方。作者杜撰此方,旨在赋予薛宝钗这一形象完美的性格内蕴,寄寓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是以塑造“完美”的自我形象作为追求目标的。她的这种追求具有不同的表征。在传统意义上,追求“停机之德”,在现实中表现为温柔敦厚的正统儒家淑女形象;在进步意义上,讲求主体精神,在现实中表现为“随分从时”的圆滑处世。因为受到两种文化的夹击,恪守礼教成为她性格的外在表象,而自主圆滑投机却是她性格的内在特征。皇商的出身和经历造就了薛宝钗八面玲珑、随时俯仰、利己、投机、“会做人”的性格,却外化为正统礼教所称赞的“温柔敦厚”的淑女风范。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形象,论者对她毁誉不一。本文从薛宝钗的生命意识、诗意追求和超越世俗等方面探讨了薛宝钗的人生境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 ,薛宝钗就成了人们争议最多的人物之一。本文旨在从社会学角度透视薛宝钗—这位封建时代标准淑女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 ,从而管窥薛宝钗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与姚木兰的文学艺术素养比较,文学才能薛宝钗更为突出,艺术素养二人不分伯仲;薛宝钗与姚木兰的管理才能比较,都注重唯才是用,都懂得管理艺术;薛宝钗与姚木兰的交际才能比较,对待长辈二人都投其所好、礼数周到,但姚木兰更为亲切而薛宝钗则比较俗气。对待平辈,二人都细心体贴、包容关爱。对待小辈及下人,二人都尽力体恤、亲疏有别。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精神分析学说对薛宝钗性格成因进行溯源,提出薛宝钗复杂性格形成的起源在于其幼年丧父这一重大变故.童年父爱的失去,不仅使其生活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她感受到生存竞争,从而转化为一种动力促使其不断行动;同时,幼年丧父也对薛宝钗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创伤",造成其对潜意识的强烈压抑.从而,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薛宝钗,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薛宝钗.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老祖母看不上她,因为她身子弱,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那天被气死,贾宝玉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