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职业技术》2004,(1):60-60
据新华网讯近日,广州市人事局对外发布:明年广州预计需求两万名以上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对非广州生源本科毕业生,只要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和国家四级以上英语证书,广州仍将敞开接收。据广州市人事局局长江云介绍,2004年广州市属用人单位将需要1.4万名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如果加上中央、省驻穗单位,全市对非广州生源本科毕业生总需求数将超过两万人,其中企业需求约占70%以上,此外,2004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2万人,预计明年在广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4万人。据悉,由于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学历层次不高,而且…  相似文献   

2.
图片微博     
《湖南教育》2011,(5):11-11
上网应聘 首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就读于5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湖南籍2011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共有388名。省教育厅近13在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www.hunbys.com)举办湖南省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网上供需会。省教育厅要求,根据今年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学专业提供就业岗位,各市州提供的岗位数原则上不低于本地生源数。  相似文献   

3.
资讯     
A广州三类大学生今年优先就业 来自广州市人事局的消息,2004年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将优先解决广州生源、“211工程”院校的非广州生源本科以上、广州地区高校本科以上这三类毕业生的就业。据悉,一直以来,接收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占全市接收总数的50%左右。有关人士表示,优先接收这些高校毕业生将有助于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相似文献   

4.
一 4年前,即1993年,本文两位记者对高考录取现场的师范生源进行分析,曾发出“湖南师范生源告急”的信息和“21世纪谁来当教师”的呼吁! 因为当年的师范生源的确匮乏:从本科层次看,1993年全省文、理科师范类计划招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山东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调会上获悉,今年毕业研究生供不应求,毕业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仅有9%。由此看来,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事实上并非都不需要中专毕业层次的人才,而非要本科以上学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对其就业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在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又结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范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学前师范更加急需吸引学业基础和生理条件较好的学生。并急需毕业生回原籍任教 1.学前师范生源的质量下滑更加严竣学前师范专业新生除一般的学业基础外,还需要有艺术方面的特长、对孩子的爱心、从事学前教育的志愿,以及相应的形象、发音等生理条件,因而过去几十年都要在学生入学之前实行面试。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接收毕业生的有关政策 凡属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只要在成都市落实了用人单位并按规定程序办理了接收手续的,均予接收入户.对暂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外地生源硕士以上研究生,愿意到该市工作的,可实行"先入户后择业"的办法,户口和人事档案关系由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先行接收,待落实单位后,再办理派遣手续.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广州华侨中学招聘一名教师 ,竞有近 60人前来应聘 ,且应聘者大多具有本科以上文凭。教师社会地位提高、职业稳定、待遇好转 ,吸引了大量优秀师范与非师范人才加入广州的教师队伍。教师正成为广州人羡慕的职业。据悉 ,主要为广州地区中学培育师范力量的广州师范学院 ,今年 90 0多名毕业生流失不足 10人 ,而过去读完师范不愿当老师的高达 2 0 % ,今年高考录取中 ,进师范类学校成为许多广州考生的选择 ,而过去考师范类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奔着毕业后不用分到外地工作、可免学费、录取分数线低等原因去的。记者看到今年大多数中学招聘启事上 …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研究》2004,(8):105-105
2003年,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培养出了我国首批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1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2004年,该院进一步创新“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参加技师考核的学生从技校生源的学生扩展到高中生源的学生。自动化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的80名同学顺利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论文答辩,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出现了多个单位争聘一人的场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今年又培养出80名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网  相似文献   

11.
《安徽教育》2010,(6):24-24
<正>本刊讯我省日前着手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名额为1319名,已分配到各省辖市。选聘范围为30岁以下(1980年5月1日后出生)、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2008、2009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党员本科生和研究生,重点选聘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北京十七个紧缺专业需要外地生源本刊讯近日,北京市人事局发布了“2006年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17个专业列入其中。去年紧缺的计算机专业,今年细化为三个紧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人事局有关部门介绍,2006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为14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及自动化、建筑工程、信息与通信系统、汽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道路与桥梁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另外,教育系统引进师范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但在生源、培养、就业等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出现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却严重下滑的现象。应认真反思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就如何看待今年大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惠青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03年5全国普通大专院校毕业生有212.2万。其中,研究生12.1万,本科生91.9万,专科生108.2万。也就是说,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9%,专科生占51%。毕业生总数比2002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46.2%。是大专院校扩招后第一次毕业生高峰。同时,应该看到,今后每年的大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走高,这就可能  相似文献   

15.
师范专科教育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大批合格教师的重任,是整个教育的“工作母机”。长期以来,师范专科学校招生难,生源匮乏,素质不高的现状,成了师专招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影响了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文章通过对师专生源现状的分析,提出要提高师范地位,搞活师专生源,必须进行综合治理:1.加强舆论宣传,正确诱导。2.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政治地位、社会地位。3.改革招生制度,对师专招生采取倾斜政策。提高师范教育的社会声誉,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和优秀青年报考师范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6.
图片微博     
本刊讯 2011年,湖南省计划选聘3868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2009年、2010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重点选聘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中共党员比例应达到80%以上。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应聘。  相似文献   

17.
可自主选择就业学校《就业实施办法》原文: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用人单位及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  相似文献   

18.
云南艺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艺术类本科院校。现有全日制(国家计划内招收)在校生1700人。今年共有各类毕业生248人,其中,本科生191人,至2001年7月30日初次就业人数是80人,就业率为41.88%。毕业的248人中,回地州市人数为15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29%。今年我院有2名专科生赴西藏工作,5名属发达地区生源的本科生到临沧、保山等地工作。 客观的分析,仅从“初次就业率”来测评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不够科学和不够全面的,它仅能反映国家级、省市级单位对艺术类本科生的需求度或容纳量。我院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实际,还…  相似文献   

19.
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如在教育系统外就业,原则上应缴纳全部培养费及师范奖学金。肄业生的就业:大学肄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国家不负责其就业派遣,并将档案和户口转向其生源所在地自谋职业。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国家政策规定对残疾毕业生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安置。必要时,学校可与民政部门联系安排残疾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患病毕业生的就业: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  相似文献   

20.
师范专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之紧密相连的毕业生分配是师范专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建立一个正确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分配制度,这关系到师专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初中师资培养质量和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摆在政府教育部门和师范专科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一、传统的师范毕业生分配制度及其现状我国师范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实行的是国家计划办学体制,与之相伴的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则实行以“统”和“包”为特征的计划分配制度和政府直接管理体制。这种分配就业制度和管理体制是建国后伴随着高度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