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方法在科学革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有助于科学发现和加速科学革命的完成;与此同时,科学革命也促使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科学方法与历史上的科学革命相互关系和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代早期博物学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是近代早期博物学编史学必须处理的核心问题。20世纪中叶前后,很多传统科学史研究者并不倾向于强调近代早期博物学内部的断裂和革命,在这样的叙事中,近代早期博物学和科学革命的关系多是外在或无关的。福柯则率先主张近代早期博物学中存在一次与数理科学革命有内在关联的认识型转换。八十年代以来,英美科学史界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福柯的看法,根据不同的主题对近代早期博物学内部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研究了博物学和数理科学在近代早期科学文化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蒋道平  徐飞 《科学学研究》2013,31(9):1281-1286,1295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距今已470年,这部著作的问世及其所引发的科学革命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科学精神亟待弘扬,科学创新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哥白尼革命促进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对全面塑造科学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向桐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3-827
以人类活动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层面探讨近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形而上学与社会原因,揭示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革命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与近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近代早期形而上学发生的主要变化,首先考察了近代科学革命体现出的两大形而上学主题,即新柏拉图主义传统和机械论哲学。进而分析了在科学革命的促动下,近代早期形而上学三个方面的转型,即神学论题的形而上学化,形而上学中心议题转向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及形而上学从直接实在论到表象实在论的转化,并讨论了形而上学转型在哲学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史家、宗教哲学家埃德温·阿瑟·伯特(Edwin Arthur Burtt)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al Science)是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著作,也是科学思想史的经典文献。在关于近代早期科学与中世纪科学是连续还是断裂的争论中,它最早采取了"相对非连续"的立场,而且罕见地揭示了近代早期科学与哲学的错综复杂的关联,从而对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等科学史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这部著作并不易读,而且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荷兰科学史家H·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在其《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1994)的第2、3、4节,pp.88-97中扼要精当地概括了此书在科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以及科学思想史的魅力,我们将其译出以飨读者。原文中的注释均已略去。张卜天译。  相似文献   

7.
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近代科学革命中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者的思想承继脉络,文章认为,众多涉及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描述存在某种夸大伽利略、弱化笛卡尔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揭露了在科学史的描述中存在着“异化”现象,科学史的“异化”源自哲学、心智、政治、地域、媒介上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在深层又折射了科学历史甚至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科学革命的起止时间反映了科学史家关于科学革命实质和原因的编史学观念,关于科学革命完成节点的争论凸显出对科学革命所涉及的不同学科和潮流的认识。本文详细探讨了科学革命起止时间背后的编史学观念,以揭示对科学革命的理解是如何层层深入递进的。  相似文献   

9.
赵克 《科学学研究》2012,30(9):1281-1286,1300
科学革命观主要出现在对传统物理学进行历史解读的人文领域,然而其影响已超出知识界、思想界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领域。"革命"观不仅不适用于准确地表述科学的划时代进步,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如果科学革命果真存在或成功,那么为何我们要独自享受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而让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革命前的旧社会,继续忍受着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牛顿力学的煎熬呢?通过对三个几近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表明:科学进步是不断开辟未知领域从而使已知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展的进阶模式远比流行的不断革命模式更为接近科学史的真实;所谓的"科学革命"只不过是一种流行的人文传说。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每一国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其“哲学超前期”,按二者高潮起始年代间隔和峰值年代间隔,分别平均为六十年和三十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通过对处于哲学高潮的各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倾向的历史分析,进一步定性阐述了哲学对科学的深远影响。最后还探讨了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典型国家迭次发生“哲学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这一有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发展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4):619-622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利。这可以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链条得到证明。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研究诞生了科学精神,逻辑和理性由此产生。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的现代科学精神逐渐形成。进入现代,在科学与人文的互动中现代科学精神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0-64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术语"对称—非对称"与数学中"可公度性—不可公度性"的发现有关,它们对于西方数学与演绎科学的诞生有密切关系。这些观念很快也在美学中显示了重要性,那就是成比例的与不成比例的。"对称"的拉丁化术语由于维特鲁威的建筑比例理论得以存留于世。到了17世纪,它又获得了新的数学含义,包括镜像、旋转、平移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不变性。对称的现代观念在晶体学、立体化学和理论物理中也有特殊的重要性,它在美学中则用来表达比例、平衡、韵律等。本文也讨论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迷宫。关于克里特迷宫的希腊神话有多种版本,本文强调一种可能的克里特本土的观点。在考古学中,本文突出的是多中心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的单中心扩散理论。作者还借助大量实例讨论迷宫的历史,从克里特岛上的建筑直到中国皇帝在北京的圆明园。最后又对迷宫的数学作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这一题材对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贡献。总之,对称与迷宫对于在艺术与科学的不同领域建立多种多样的联系渠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计算利用先进的计算能力认识和解决复杂的科学工程问题,它融建模、算法、软件研制和计算模拟为一体,是计算机实现其在高科技领域应用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和工具。计算、理论和实验一起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本文简要回顾了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的发展历史,从数值代数、数值逼近、最优化方法和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等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计算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科学计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的深度把握,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借鉴。它推动了“科学技术批判”超越工具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走向“批判的解释学”,为考察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特别是揭示当代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一种批判工具。在他看来,“非政治化”是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的深刻表现。因而,任何“科学技术批判”都应当转向对这种“非政治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论视野中,视点与方法是对科学概念的不同认知进路和认知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科学认知脚本,并组成了关于科学的认知矩阵。认知矩阵刻画了科学概念的四种认知进路与三次转向,随着科学概念的延伸,现代科学及其知识与权力有内在相关性,并且是一个社会协商和妥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科学学的学科性质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论述了科学学在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由于现有研究生学位、学科目录设置的不当而使该学科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设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一级学科的建议 ,并对现有的学科目录的修改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以求使科学学这门学科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For some years now,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have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A step toward a reunification that would benefit both disciplines could come about through a revived appreciation of mathematical practice. Detailed studies of what mathematicians actually do, whether local or broadly based, have often led in recent work to examinations of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national contexts, and more can be done. Another recent approach toward a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bstractness of modern mathematics has been to see it as a species of modernism, and this thesis will be tested by the raft of work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pplied mathematics currently under 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