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一种新的理论。西方学术界开展了对文化进化模因讨论。国内也有关于模因论的研究著述,但还有待深入研究。为了将模因论具体化,本文利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探讨网络流行语入手,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的模因规律。发现模因与网络流行语的关系,同时也启发新的思路,引出对其他文化现象的模因思考,加深对语言模因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婧 《河南教育》2011,(8):78-79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用模因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模因在网络的传播中被不断地复制、传播,不断地进行着选择,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研究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任何一种通过模仿传递给他人的信息都可以称作模因,流行语作为语言信息,被人们不断复制、传播,因此流行语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基础,从三个"世界"即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流行语模因进行探究,提出了流行语模因能够广为流传,正是顺应了这三个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近年引进我国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模因用于流行语分析,能为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模因论的视阈下,解读"你懂的"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及意义演变方式,体现文化进化的规律。"你懂的"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大,足以具备强势模因的特性,能成为强势模因与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修辞效应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韩亚婷 《海外英语》2012,(13):222-223,249
模因论是最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其核心术语,将模因论用于语言分析,能为语言分析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该文将对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XX体"语言变体进行模因论解读。模因论为语言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给如今的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解释语言和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具有模仿性、复制性、传播性等特点。模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领域,语言是模因的物质载体。它们相互联系、共同生产着诸多的文化现象和大众流行语。因而,理解了模因论就能够对当代流行语进行清晰准确地解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从模因论视角,以网络流行语"杀马特"为例,简述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剖析"杀马特"语言模因的复制周期及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并重的传播方式,从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媒体等角度阐释"杀马特"强势模因生成的推动因素,提出流行语"杀马特"的语言模因解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丰富语言的语用效果,挖掘文化烙印和社会焦点问题等语用价值。将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纳入模因研究的领域,挖掘实证新例,拓展新思路,以期能为学界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2014网络流行语"我也是醉了"在于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无奈、不满或轻蔑。从模因论角度出发来研究其出处及复制、传播方式具有现实意义。"我也是醉了"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既离不开本身的简洁形象、委婉含蓄,又离不开外界多种因素的助推。以"我也是醉了"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利弊兼备,需要相关规划和政策的有效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楼XX"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模因论出发,从网络上获取最新语料,讨论了网络媒体流行语"楼XX"复制和传播的规律,并探究了网络媒体流行语"楼XX"能够成为强势模因的深层次原因,为我们看待和解释各种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主要运用模因论,分析了流行语"duang"体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其传播表现形式,并阐释了该流行语成语强势模因的原因,旨在验证模因论对流行语的强大解释力以及为以后的模因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文化信息传递的单位,一般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来传播思想资讯,其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由于语言是对文化和社会的反映,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其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语用效果,而语言模因论则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以"厉害了我的X"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出发,分析"厉害了我的X"在其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及其语言模因广受欢迎的原因,为研究模因论和流行语的社会语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可以用来流行语的生成。根据模因论的观点,通过模因复制,流行语才能广为大家接受。而流行语中的某些模因经过复制和传播形成模因复合体,得到更广泛的运用。此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流行语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法,尝试在模因论的指导下以流行语"土豪"为语料,分析讨论语言模因对其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并选取实例分析论证了模因在翻译活动和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总结,文章最后指出模因论以新的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翻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成语、俗语、名言、名句等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g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打造网络流行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尤其是模仿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在信息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已构成一定的社会语用现象,而语言模因论为我们研究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我想静静"的个案研究,以模因论为依托,以此探讨"我想静静"作为强势模因促进自身复制与广泛传播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模因论是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分析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马伊琍体"的复制传播周期、复制传播类型、复制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