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年级数学教材往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编排,教材中也都会安排大量的插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带着学生学会“读图”,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获取直观感受.在学生“读图”时,要让学生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要指导学生比较插图,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实际演一演插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宿州市一小张荣在一年级新教材的教学中,为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注意加强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和体会是:一、利用课本插图,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大量的插图,给学生提供说的内容和直观思维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据此,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般都是从对实际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获得鲜明生动的概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把插图放大,涂上各种鲜艳的颜色,激发儿童观察这些图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1”的时候,我将插图编成故  相似文献   

4.
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应有效把握课堂教学中教材插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较注意使用插图,由图入手,充分进行“说” 的训练。如《小木船》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利用它较好地进行“说” 的训练的:把插图挂在黑…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则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并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奠基石。因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点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在观察中弄清算理数学课本的插图,虽然很简洁,但往往是一段教材的中心所在,数量关系、法则、算理全…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并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应有计划地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课本的能力  教给学生自学数学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是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低年级教学中,我采用扶着走的办法,使学生知道看哪些内容,怎样看,指导学生读好例题前的文字叙述。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结合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从实际操作人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儿童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实际操作入手。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外部因素的“内化”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如10以内数认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通过动手在计数器上拨…  相似文献   

9.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数学意识”、积极“应用数学的观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向美玲 《小学生》2013,(5):38-38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一、应用题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小学应用题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插图应用题;二是图文结合的应用题;三是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四是文字应用题。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素质将会有较为全面的提高。插图应用题是一幅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内容,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解答。这类插图应用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比例,这类应用题的内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渠道、多方法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何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的教学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一、借助插图,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借助题材丰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从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四方面谈谈“品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教材插图不仅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启蒙读物,而且是帮助低年级小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桥梁。数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好例题插图,充分挖掘例题插图的信息内涵与教学辅助功能,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与数学思维能力,把新课标倡导的“四基”“四能”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呢?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创设情境,训练规范用语利用课本插图创设语言情境,训练学生规范的数学用语。因为课本插图比较直观,容易创设语言情境。如学习一些数,书上都有插图,老师可以提一  相似文献   

15.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的扉页中明确指出:“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有些插图形象生动地说明课文的内容,有些插图本身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应认真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发挥其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 一、借助插图培养观察技能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显然,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丰富多采的插图是使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极好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使学生既能从插图中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又能提高观察和解  相似文献   

16.
苏红学 《成才之路》2009,(24):31-31
中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主要属于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这三大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进行培养的三大能力。那么。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能力。这种“创造性”数学能力应当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各类教材、插图甚丰 ,尤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最。其图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寓意明确、内容浅显易懂 ,且符合少儿认知特点。在教材中 ,插图起着突出课文重点或疏通文意、化难为易的目的。因而 ,插图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少儿认识世界 ,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课本中的插图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助手” ,如“人教版”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年级《语文》第15课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图…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材中,配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画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品苗教育。一、突出知识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利用插图教学,要把传授数学知识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还应该渗透些理论知识,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如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如红领巾、三角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折扇等来认…  相似文献   

19.
和劼 《甘肃教育》2011,(2):68-68
一、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美 1.凭借插图展现美。课文插图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西湖》一文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根据文章中的“绿”、“青”、“浓”、“淡”等词语,体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带给人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移情,即“感情移入”。指想像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阅读活动指主体对文本思想、情感的审美认同和共鸣。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从品读入手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品读是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品读文中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课文精彩片断,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移情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