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敬淯 《新教师》2022,(4):79-80
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 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空间观念、符号意识、几何概念、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能力.在核心素养要求下, 小学数学教学要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挖掘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具体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课堂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其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中,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品格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自己建立起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以及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创新意识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如何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感意识、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渗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被更多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图形感知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意识,让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可以突破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课改政策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要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宽泛,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等,要想让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获得较好的落实,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1):79-80
"数学教学到底给学生留下什么?"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我理解为它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我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就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数学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往往重量不重质,使得小学生负担较重,收效却不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也应该体现这样一些思想。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难度和层次不同的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9.
学业检测是衡量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指引教学的一个重要风向标。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必然促使我们要创新命题方向。我们的命题要通过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着重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等意识和能力,要根据时代需要大力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逐渐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教师应该善于指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数学应用中建立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1.
1概念界定1.1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并非数学知识,也并非通常所说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获得的综合性能力,具备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等特征.具体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为,在经过很多年以后,学生不再记得曾经学习过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却能够以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视角、数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在学生亲身经历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数据分析意识;亲历数据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传授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体验随机思想,丰富数据分析观念,形成对统计的独特思维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实际的统计教学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常常有所缺失。从小学统计课堂教学来看,教学的关键不应只是制作统计表、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方法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近"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6个方面。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具体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诚然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对文本的有效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现阶段教学发现,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不浓厚、不良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羸弱直接制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数学课堂中不但要重视培养数学阅读兴趣,提升能力,更要从根本上推行结构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实现素养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素养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具体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学策略又是将数学知识、教师与学生有效衔接起来的重要纽带,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数据分析观念作为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与处理能力,并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随机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且具备高速度与准确度的大数据在对日常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理解数据分析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培养学生大数据意识、提高数据甄别能力、聚焦相关关系、发展推理能力等都是数据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重点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适时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又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专题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解释,小学数学素养即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一大串概念都指出,核心素养不单单是针对某一方面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文旨在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数学进步,将结合一些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概念也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概括。标准强调,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应更加注重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领域的很多成就都是由于应用的需要而产生,更是因为应用让它们的价值得以彰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