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沈福才 《集邮博览》2012,(12):39-39
我收藏有两枚带有“特种印刷品”副戳的邮品,使用日期为1999年,符合当时特种印刷品平邮资费,均是邮政部门加盖的。  相似文献   

2.
邮资在背面北京东四支局收寄印刷品,邮资机戳盖在封背,又在封面盖一30×13mm红色"邮资在背面"副戳,以免到达局误会。  相似文献   

3.
李文 《集邮博览》2011,(7):55-55
2011年3月1日,我收到一封安徽淮南邮友寄来的印刷品邮件。信封是加印的“淮南子”普通邮资信封,用“安徽淮南/2011.02.25.18/洞山营业”机盖波纹戳盖销邮资。  相似文献   

4.
国内印刷品函件,按规定每100克应收邮资0.60元。昆明市北京路邮局邮资机误打印为0.30元,经复核后补收0.30元,加盖“邮资已补足”戳。此戳为前所未见。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实寄封上发现利用机盖“邮资已付”戳改制的宣传戳,戳内文字为“江西湖口县12月4日电话升七位,原号码前加6长途区号0792”,戳下有五条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9日是第33届世界邮政日,各地纷纷刻制纪念邮戳和宣传戳呈一组绚烂的邮花。上海刻用带宣传戳的试机邮资机戳,加盖在邮件空白处,颇具特色的是:左部宣传戳为上弧下横形文字“庆祝第33届世界邮政日/邮政一帮您拓展新天地”;日戳与邮资戳之间有三竖  相似文献   

7.
读2004年第2期《首见三野“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戳》(下称《戳》文),对于作者的“解读”和“诠释”,笔者实在未敢苟同。这个戳封,笔者认为是一个残损的、撕掉邮票的保价信封。 如何解读保价封上盖用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这个邮政副戳?笔者理解:这件保价信函,邮局给予优待,只作为单挂号邮件处理;也就是说,这件部队交寄的保价信函,平信邮资免了,保价费也免了,只要贴用单挂号邮资的邮票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邮政副戳,用语都很明白,一  相似文献   

8.
何捷 《上海集邮》2000,(1):43-43
国家邮政局于今年2月26日开办邮政礼仪汇款新业务,统一设计、印制了(汇统3005庚)专用“邮政礼仪汇款通知”及礼仪卡。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支局于4月初推出这项新业务时,启用了一种“礼仪汇款”戳(见图),用红色加盖在“邮政礼仪汇款通知”及汇款收据上。  相似文献   

9.
河南安阳邮局曾以有框波纹戳盖在台湾来信的邮票上,同时盖用“邮票完好”副戳。但也有误用的,如附图为香港回归日寄安阳实寄封上所贴香港过渡邮票,盖有红色49×18mm有框波纹戳和“邮票完好”戳。推测是邮政人员误以为此封为台湾来信,因为此封贴有台湾常用的航空标签,封背并有寄件人的台湾地址。  相似文献   

10.
秋实 《集邮博览》2003,(1):30-30
邮政副戳是邮政部门对邮件业务处理时加盖的特殊戳记。邮政副戳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有的垂手可得,有的稀少难觅。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危机;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  相似文献   

11.
我收集到的几种上海“防倒戳”都是滚动式连续加盖的,每一单元的形式似无统一的规格。例如:南市区10支局为“10局”章,33×20mm,横边为齿孔形曲线,另见其下属邮政所重复加盖“代1”章,30×21mm;  相似文献   

12.
肖讯 《集邮博览》2011,(1):45-45
这枚实寄封贴1994-1(2-1)20分邮票3枚,加盖"沪K16"红色邮资机盖戳补资60分,一共是120分邮资,于2002年12月20日由上海北新泾邮局超重本埠寄出,由于邮政编码写错,加盖了一枚9mm×158mm的“邮政编码有误”红色副戳,可能收件人地址不详,无法投寄而退回,  相似文献   

13.
倡铭 《集邮博览》2012,(11):65-65
印刷品,是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成品的总称,如报纸、书刊杂志、广告、信笺等。我国自建立邮政机构以来,为了配合政府加强和推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印刷品资费上向来都是非常低廉的。邮政在投递印刷品时,往往在其上加盖一个"印刷品"副戳,  相似文献   

14.
副戳存疑     
本刊051239介绍一个江苏邳州的“信封如有破损请拒收”副戳。笔觉得这个戳可能不是邮政副戳,而是邮寄出售品,为防止中途被人私拆信封,由寄件人自行盖用,以提醒收件人注意的图章。因为目前在邮寄过程中邮件破损相当普遍,而集邮或邮购服务单位往往在信封内夹寄售品最怕破损,故加盖此章以提醒收件人及邮递员。同时让收件人明确责任,防止日后因收件与寄件内容不符引起纠纷。邮政部门一般对于收到后有破损的信件,  相似文献   

15.
华熹 《上海集邮》2005,(9):45-45
笔者近日收到台湾寄来印刷品邮包,贴有图1所示白纸黑字不干胶签条,122×58mm。邮包上另盖有红色查验员代号戳,20×11mm(图2)。  相似文献   

16.
近来整理封片藏品,偶尔找到两种国外的科学印刷品减免资费宣传戳,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免资戳探讨     
免资戳是表示免收邮资的戳记,又称免费戳。 溯 源 邮戳随着邮政而出现,免资戳的问世又在其他邮戳之前。英国共和时期,1652年国会制定了一项法令,允许议员和政府官员之间免费寄信,这些信件在封口火漆上加盖戳记,以示区别。这样的“戳记”应是免资戳的雏型。最早的免资戳出现于1672年法国从巴黎寄出的公函上,没有边框,刻有“国家免收邮费”字样,用黑色或红色油墨盖印。它比法国其他任何邮  相似文献   

18.
金鹭 《上海集邮》2001,(4):43-43
厦门市邮政局于2000年6月初,刻用一种“贴用无效邮票”退回戳,矩形,规  相似文献   

19.
整理旧藏,发现一批上世纪80年代的国内包裹单,其上手工加盖的长方形、单线框边“国内包裹邮费已收”戳内容很丰 富,本文述其各种样式(每式仅举一例)。 一、文字差异此戳上行八字,其中后面六字多有不同,下表列出各种变异样式,有的漏字;有的属于不规范;有的属于错别字。  相似文献   

20.
笔藏有一件1935年七八月间寄递的实寄公函封,经考证,此件的寄发因板栗园战斗而受阻。信封为“湖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公函封,收件人为“来凤县政府”,正面盖有黑色“湖北恩施挂号函件”手填号码戳、蓝色“印刷”标志戳、红色“挂号”标志戳。背面贴有北京新版帆船7分票1枚、帆船2分加盖暂作1分2枚,盖销全点线三格式“湖北恩施/廿四年七月三十”日戳(图1),所贴邮资合计9分,符合当时外埠印刷品100克以内1分及挂号8分的资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